【随笔】玉壶冰心桑榆情——《冰心寄情》读后感

2015-07-02 11:49:4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怀着兴奋而又充满敬佩的心情读完仇克询惠赠的《冰心寄情》上、中、下三册书,我忽然想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唐代著名山西籍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名句。

    我觉得《冰心寄情》一书,尽管收录的只是11000余副他为往昔同仁、同窗、师友、乡谊等创作的寿联、婚联、贺联、挽联等,与传统意义上人们所说的文学作品有所不同,但其强烈的思想性、人文性、艺术性,鲜明的时代特色,乃至浸透在字里行间玉壶冰心般高洁清白的情怀,以及对国家社会、对亲友同志深厚的情感和浓浓的情义,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这部书,使我想起我和仇克询这位亦师亦友般敬爱的师长和长辈相识近四十余年来的点点滴滴,想起那时同志之间乃至上下级之间,那种纯洁纯粹的关系和毫无功利心的知遇、教导和培养。

    我和仇克询认识于1975年。那时,辽宁海城发生了7.3级地震后,临汾盆地地震形势也十分紧张,临汾行署地震办公室就在各大单位抽调了部分人员帮助工作,因为我在山西师范大学是学地震科学的,学校就派我到行署办公室帮助工作。当时,仇克询担任地震办公室主任。

    1976年大学毕业后,我正式分配到临汾行署地震办公室工作,多年来与仇克询同志共事,他待人和蔼亲切,工作勤恳负责,钻研地震业务更是刻苦严谨。在地震办工作期间,他就在各类报纸、杂志撰写发表地震预测、抗震设防、地震应急、地震知识宣传及地震工作动态等各类论文文章上百篇,他是那时单位里有名的笔杆子。多年来,仇克询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始终是我学习的榜样。后来,仇克询先后调任山西地震局晋祠地震台、临汾市经协委、临汾市劳动局等单位工作,可不管他去了哪儿,我们都没有断过联系,他一直都是我信赖的领导,知心的朋友,难忘的良师益友。

    2003年,仇克询退休后,依然勤学不辍,开始痴迷钻研楹联创作。十年间,创作楹联万余副,楹联中涉及人物2000余位,所反映事件的时间跨度达300余年。2014年年底,克询同志的呕心沥血之作《冰心寄情》得以面世,引起不小反响,被许多报刊网站称为另一种形式的史志和传记。对于楹联,我没有太多的研究,但从个人的感受来说,我觉得仇克询的《冰心寄情》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是鲜活生动地利用楹联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刻画人物形象寄托美好情感;第二,通俗易懂地通过楹联这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记录社会进步描绘现实生活;第三,翻陈出新地运用楹联这种古老神奇的艺术形式传承悠久文明弘扬传统美德。

    这样的事例在书中的家族邻里、师生友人等篇章中俯拾皆是,特别是开篇描写家族祖先的两副对联“待人没有豪言壮语,乐忙稼穑,勤劳竭力;处事常怀古道热肠,永助邻闾,善举人间”、“全心凭节俭,勤劳立业,一代芳名荣梓里;终世靠耕读,忠孝传家,千秋成绩展人间”,把三百年前先人筚路蓝褛、艰苦创业的形象和勤劳简朴、忠孝传家的美德展现的如在昨日。再如在纪念本村一位女性乡邻的一生中写道:“为众登台,赞颂好人善事,年年歌典范;在村唱戏,弘扬圭臬标杆,岁岁树新风”,把一个多才多艺、热情泼辣的农村妇女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还有歌颂先烈的,如“南征北战,蹈火赴汤,一片丹心昭日月;抗美跨江,枪林弹雨,满腔热血壮乾坤”;赞扬家风的,如“母教训,知伦理,懂孝道,贤惠芳名垂晋域;父遗言,要勤劳,晓治家,女杰表率励儿孙”;明理修身的,如“身彰宽大,腹示宽宏,万语千言皆厚义;性显中和,心归中正,千年万代也行仁”;弘扬美德的,如“终世帮亲助友,做好事,给梓里带来温暖;成年乐善济危,献爱心,为家乡树立佳风”,等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笔者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克询同志挥毫泼墨,赠我四副对联。我知道,其中“搞检测,查异常,震坛宿将南山寿;写论文,出成果,晋城功臣东海福”、“六秩喜回眸,两袖清风迎鹤寿;七旬刚举步,一身正气享遐龄”那两副对联,不仅是对我们共同见证过的岁月以及我几十年为党、为社会工作的嘉勉,更是对我们桑榆晚晴的鞭策和激励。如今,仇克询同志虽然已年近八旬,但他依然是我学习的榜样。愿克询同志永葆这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不息、奋进不止的革命精神。

    愿仇老的艺术之树常青!(李青真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