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童年蝉趣

2015-07-03 11:02:01 来源:临汾新闻网

    夏季蝉声鼎沸,天气越热,知了似乎叫得越厉害,歌声整齐划一、此起彼伏。

    蝉的一生很不易,一旦在枝头孵化成幼虫,就要深钻入泥土,在地下呆4年之久,一直到爬出地面羽化成蝉,可生命期也不过5个星期。法布尔说:“我们不要责备成年的蝉狂热地高声鸣叫,它在黑暗中孤独了几年,穿着皱巴巴的肮脏外套,如今它穿上标致的服装,长着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又如此短暂的幸福,歌唱再响亮也不足以表达它的欢愉啊!”

    有时傍晚我到城外散步,常会看到附近的人们,拿着手电筒在路两旁的树林里寻找蝉蛹,看着他们相互拥着、笑着,不禁勾起了我对童年时代诸多趣事的回忆……记忆里的蝉声是在童年。那时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外,更多的时间就是玩一些原始的游戏。男孩子喜欢捉蝉,傍晚时分,拿着小铲,提着罐头瓶,便到村中的小树林中捉蝉蛹。

    蝉蛹是蝉的幼体,土黄色,像一只长着腿的大肉虫。我们老家都习惯称它“鸡鸟猴”。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前,蝉蛹一般不会钻出来,而是躲在洞穴中静静地休养,偶尔用利爪挖开一个洞口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天一黑,我们就在大树的周围寻找可疑的小洞,发现一个笔杆粗细的小洞后,再用小棍轻轻拨开,洞就露了出来,我就用一根细棍轻轻一钩,“鸡鸟猴”就成了孩子们的囊中之物。夜色降临,蝉蛹开始争先恐后地从洞中钻出来,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蜗牛,用它那6条利爪抓紧树干,用不了几分钟便爬到了树上。这时,我会打着手电筒与哥哥迅速找着,有时一晚上能捉到一百多只。

    相比之下,捕蝉要比捉蝉蛹难,因为它插上了一对翅膀,一有险情便会立即起飞。

    浓密的树林是蝉尽情歌唱的舞台,它伏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一会儿似引吭高歌,一会儿如伤悲哀鸣,一有风吹草动它便悄无声息。我们用一支长长的竹竿,在顶端抹上胶,小心翼翼地靠近蝉,当胶粘在蝉的翅膀上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喜欢在蝉的身上拴上一根细线,然后抓住线的一端,“飞哟!”欢叫一声,跟着蝉儿乱跑。有时我们只顾看着蝉儿飞,一不留神就摔得四脚朝天,屁股摔肿了,蝉也带着细线飞走了,身后只留下同伴的嬉笑声……时光飞逝,弹指间20年已过。如今,面对着城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和条条柏油马路,只能偶尔听到窗外有几声蝉鸣。记忆里的蝉声已离我远去,而我怀念的不仅是故乡田园里的蝉鸣,更是那远去的童趣。东芳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