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慈母情深

2016-04-08 11:30: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慈母情深

段端端

  前段时间,我有缘结识了一位阿姨,她大约50多岁,个子不高,浓浓的眉毛,一头短发烫着小卷,染得略微发黄,穿着一双红色的运动鞋。她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话里话外耐人回味,和她交流,总有一种和妈妈在一起的亲切感。从她饱经沧桑的面容中,我能看出来她抚养3个孩子长大成人的不易。她,就是我们学校的生活老师李阿姨。

  李阿姨家住农村,每年靠家里的二十亩田地十亩豆子和外出打工维持基本的生活。她有一儿两女,女儿都已成家,儿子在离家不远的外地上学。每次谈及儿子的学业,李阿姨都会抬高嗓门,脸上写满了自豪与欣慰。

  我第一次和李阿姨交谈时,李阿姨就热情地讲起她儿子求学的故事。提起儿子上初中时的表现,阿姨有些沮丧。她的儿子以前不懂事,在学校经常和同学打架,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学校劝其退学,李阿姨知道后,在办公室下跪,苦苦请求校长再给孩子一次上学的机会。阿姨说她自己没文化,就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让儿子尽最大的努力去圆自己的大学梦,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儿子的班主任听到这些后,对李阿姨承诺:愿意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孩子从“悬崖”边救回来。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阿姨为了防止儿子逃学,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骑着电动三轮车载着儿子来回奔波在二十公里的路上,接送孩子从未间断。从心与心的碰撞与磨合中,儿子读懂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学习奋起直追,到学期末考到了全班前五名,李阿姨和老师露出了微笑。

  李阿姨知道,儿子能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并考入了县重点高中,与各科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为了感谢这些老师,阿姨把自己地里种来的黄豆,送到每位老师家里,老师们再三推辞,但是阿姨盛情难却。这粒粒黄豆中包含着一个农家人的深情。

  现如今,李阿姨的儿子已经上高二,学习依然名列前茅。每到放寒假,李阿姨都会亲手做枣花馍送给老师们,时时教育儿子牢记老师的恩情。李阿姨来到学校当生活老师,目的就是跟随儿子一起度过这关键的一年。我相信李阿姨的儿子一定不会辜负家人的期望,考取理想的大学。

  每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我都从心里尊敬她。因为从她的身影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凡中的伟大。每个孩子成长的背后,都会有这样一份爱,沉默而坚毅。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