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露天电影

2016-04-22 11:22: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露天电影

王永清

  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孩子,谁没有看过露天电影呢?

  露天电影一般选择在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太阳还有老高,生产队长已安排社员在场边栽两根木杆子,用绳子将一块白色幕布的四个角拉起,固定在杆子上。

  放电影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乡村的角角落落。人们早早吃了晚饭,肩扛长凳,三五成群,像涓涓细流汇聚到打谷场上。来的晚的就只能站在场边上当“电杆”,带有小孩的,父亲会让孩子骑在自己的肩上,实在没位置的,场边草垛上、墙头上也能凑合,有的甚至跑到幕布后面看。

  电影还没开映,场地上显得非常热闹。男人们凑一块,抽着旱烟谈着收成与天气。女人们聚一起,唠着家长里短八卦新闻,不时爆发一阵大笑,惹得男人们一句“这帮娘们!”孩子们则在场子四周奔跑打闹。

  夜幕降临,放映员满面红光地来了。放映员姓王,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走路一瘸一瘸的,我们背地都叫他王瘸子。之所以这样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犯了“众怒”。当时农村姑娘找对象有这样的标准:一工二干三军人,宁死不找庄稼人。放映员说起来也是庄稼人,却不愁找好媳妇。村里的阿秀,腰肢纤细,走起路来很有韵味,我们都说以后要找阿秀做老婆,阿秀后来却嫁给了王瘸子,小伙伴们心里自然有些愤愤不平。

  正片放映之前,通常会先放一部短片,我们称为“加映”。加映的大多是科普片,还有自然风光农业知识方面的。即使不好看,我们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因为正片马上就要开始了,这就叫倒吃甘蔗,越吃越甜。正片一开始,整个放映场上顿时鸦雀无声,大家个个聚精会神,生怕漏过一个镜头。

  看露天电影遇到刮风是常事,风把银幕吹得鼓起来,画面也变得奇形怪状,惹得我们大笑不止。最怕遇到的是下雨、或是断电了、或是片子烧了,放映员会宣布影片不放了。影片看到一半,接下来的情节如何发展,结局又是如何?意犹未尽的感觉真让人不好受。

  有时,伙伴中听说某处有电影,相互传说,相约而去,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空欢喜一场,白跑了冤枉路。回到家里,大人问看了什么电影,我们会说:英雄白跑路啊。大人听了,总会哈哈大笑。

  那个时代,露天电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给粗糙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温馨。如今,露天电影已成为历史,曾经的欢笑,曾经的快乐,都已化为生命中无法释怀的忘记。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散文】父爱

 

下一篇: 【散文】不老的乡情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