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颂劳动美
钟芳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五月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中国历代文人墨客以“劳动”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讴歌劳动,赞扬劳动创造财富的美好情怀,流传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关于劳动的诗。像那首著名的《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这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这首妇孺皆知的《悯农》,寥寥数句,就把劳动者的辛勤和劳苦写到了极致。他的另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依然吃不饱、穿不暖、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读来令人感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归田务农,他把农活写进诗里,充满诗情画意。譬如他的《归田园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全诗平淡自然、清新质朴,言简意长,真挚感人,抒写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享受田园劳作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白居易在《观刈麦》里把劳动的艰辛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感人。五月,是麦收时节。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野去,给正在割麦劳作的男子送饭送水,这些农民在麦田埋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累得筋疲力尽也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被诗人对农家的同情与怜惜所感动。
宋代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中写道:“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描述了农民通宵打稻谷的场景,表达了劳动人民收获后的喜悦之情,令人振奋。他在自己的另一首同题诗里则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农忙时节紧张的劳动氛围和富有情趣的田园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男人们白天下田除草,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那些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也喜爱劳动,学着父辈的样子,在桑树荫下种瓜。好一幅色彩鲜明的田园画卷,而劳动的繁忙和紧张便也在这里彰显出来。
明代冯梦龙诗云:“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凭借一双勤劳勇敢的双手创造出来的。
阅读千年古韵,体会劳动幸福。有了劳动,我们的事业更辉煌,生活更幸福,心情更舒畅。让我们在劳动中收获最简单的快乐和成就,打造最充实、最美好的人生。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