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爱如山

2017-06-20 20:50: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在我的记忆中,与其他姊妹相比,父亲对我比较偏爱。幼小时,他常把我架在脖子上转圈、放在石磨碾子的推杆上推着走。我的童年、少年、小学、中学几个不同时期,都曾有父亲陪伴我的难忘经历。

    我四五岁刚刚记事时,父母领着我和三弟,从老家一路步行30多里路到达父亲教学的大西沟村。大西沟全村不到200人,村里的小学是复式班,父亲负责大西沟村和另一个村的教学工作。每天,父亲徒步于两个自然村之间,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年龄小,平时又没出过门,所以我在大西沟村没住几天,就因上火,背上长了一个大疮,大疮化脓后特别疼,父亲就每天用毛巾给我热敷。

    为了帮我缓解疼痛,父亲下班后还领我到村子边上的庄稼田里看野花、认植物、摘野菜……记忆最深的是,由于我的不小心,将几根庄稼苗踩倒在地,父亲发现后,马上弯腰将我踩倒的庄稼苗扶起来,并在其根部敷上了一圈土。父亲认真地告诉我:要保护庄稼,庄稼长不好,我们就没有粮食吃。”少年时期,父亲带我到城里“受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县教育局在寒暑假期间,要组织全县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当地土话把培训叫做“受训”。大概是七十年代初,暑假期间父亲要到县城“受训”。父母商量后,决定把我带上,让我见见世面。到了县城,我随父亲住在县一中的大教室里。“受训”期间,父亲利用空闲时间领我参观校园。父亲对我说:一中的学生是全县的‘尖子’,将来很多人会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一天中午,父亲专门领着我到县城“十字街”的一个大饭店吃了一顿饭,这是我人生的第一顿“美餐”——一个馒头、一份过油肉!但父亲却没有吃。

    小学时期,父亲要我到罗老庄上学。父亲得了一场大病后,从大西沟调到了离家较近的罗老庄村工作。一年冬天,父亲说要带我到罗老庄学校上一学期课。当时,我上小学五年级。很纳闷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到他的学校学习。去了之后,父亲除了让我和其他学生一起听课外,每天早上都要求我早早起来学习,晚上他还要给我辅导课程。特别是对算术里的珠算部分,他反复给我讲解,并且要求我拿着算盘不停地练。父亲说:珠算很有用,上初中就不学了,小学期间一定要学好,将来不管你干什么工作都会用到它。”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中学时期,父亲陪我在袁家河复读。初中毕业后,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父亲“受训”的县一中。但上学不到三个月,受同村发小的影响,想从初中直接考中专,好早早上班,我就决定休学一年。当时,父亲对我的决定不满意,但他没有批评我。经父亲联系,我在袁家河初中复读了一年。袁家河村离父亲工作的地方有七八里路,我每天都要跑校回去和父亲一起住。一年来,父亲在生活上对我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天早早起来给我做饭,每次都要把我目送到看不见为止;每天晚上,他不顾一天工作的劳累,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等着我做完作业入睡后他才休息。遗憾的是,我复读了一年,并未如愿以偿。

    但父亲并没有责怪我,他心平气和地对我说:以后做决定一定要谨慎,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用最朴实的语言和最踏实的行动教育和影响了我。成人之后,我深深体会到父爱如山。父亲,愚儿感恩,永远怀念您。

    吕锦春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