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革命圣地放光彩(组章)

2017-07-01 09:19: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革命圣地放光彩(组章)

吴晓波

仰望延安

  铁流滚滚,征尘飞扬。

  一支红色革命队伍,翻过皑皑雪山,穿过茫茫草地,融入西北一隅——延安,延安沸腾成一座革命的大熔炉。

  中国共产党人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擎天巨炬,照亮整个华夏神州。

  一位伟人手提一支马良的神笔,开天辟地,指点江山,《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一篇篇宏篇巨著,如黄钟大吕,拨开层层迷雾,迎来黎明的曙光。

  整作风,大生产,苦练兵。空前高涨的革命热情,空前团结的革命斗志,富饶了这片贫瘠而又苍凉的土地,生长出一颗颗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子弹,重重地把敌人的心脏射穿。红旗飞舞,捷报频传。

  从此,延安不仅盛产红枣、窑洞、纺车、小米,还盛产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扭转乾坤的大智慧、大勇气、大战略。

  历史的一次大手笔,把延安隆起为中国革命历史长卷中的一座精神高地。

  仰望延安,如同仰望一座指引方向的灯塔;仰望延安,如同仰望一座金光闪闪的圣殿;仰望延安,如同仰望一段不老的传奇神话。

延河遐想

  延河,一条古老而又深沉的河,穿越黄土高坡,把几千年的贫瘠、苦难和血泪流淌得静寂无声。

  1935,中国工农革命的红色血脉连入延安的脐带,让这条古老的河年轻而又兴奋。

  多少个夜幕降临的夜晚,延河都会竖起耳朵倾听。听杨家岭窑洞里一位伟人笔尖上的虎啸龙吟,听全国战场传来胜利的隆隆炮声,听一个即将诞生的崭新中国的脉搏心音。

  听着,听着,延河被一种崇高的思想染红了心,变成一条母亲河,载着南湖驶来的红船,缓缓驶进共和国的港湾。

  船上的舵手们神情肃穆,心怀苍生,齐心协力而又意气风发,劈波斩浪的水花时常穿透历史、闯入梦中,溅湿了无数双心怀感恩、感激的眼睛。

宝塔,一个沉甸甸的名词

  这是一柄擎天的宝剑,被一位历史巨人高举头顶,蘸着悠悠长长的延河水,蘸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之魂,在延安这块巨大磨盘上打磨,磨出无坚不摧的利刃,划破乌云,划破黑夜,露出解放区明明朗朗的天。

  这是一座指引胜利的灯塔。杨家岭灯光点了又熄,熄了又点。一代伟人在这里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瘦了青衫,瘦了袍带。炕头上厚厚书卷里燃烧出的真知灼见,照亮了苍茫中华大地。

  这是一面鼓舞士气的旗帜。在革命斗争最黑暗的日子,您以气吞山河的胸襟,高扬革命圣地的旗帜,以中流砥柱的基石托起一轮喷薄日出;在最艰苦的岁月,您高仰头颅,以您坚强的意志,输送源源不断的精神之钙,激励华夏儿女积极向上。

  您亲耳倾听抗战的欢庆锣鼓,亲眼目睹三大战役百万雄师直捣黄龙,把新中国的缔造者送过黄河、送进了北京。

  历史烽烟散尽,您铸剑为犁,化为一个沉甸甸的名词,躺进历史册页,供世人世代品读。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