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卫书香
任炯
惊悉我的老师卫书香去世了,心中十分的难受,故写下以下文字,以资纪念、以此悼念、以安心灵。
卫书香老师,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教过我半年语文课,那是在1972年的后半年,当时我从翼城县里砦中学转学到南梁中学,当时初中是七年制,这半年过后,就初中毕业了。但就是这教过我半年语文课的老师,使我终生难忘。
那时的卫老师,也就三十多岁,齐耳短发,圆形脸庞,中等身材,身着简朴但干净的女式列宁服,目光严厉中透着慈祥,不苟言笑,非常的干净利索,给人一种知识女性特有的高贵、矜持。
卫老师学识渊博,教学很有魅力,也有方法,下面列举我经历的几件小事。
启发式教学。在讲语文课时,有选择的孔子的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卫老师给同学们简练地讲述了该句的含义后,在讲它的出处时,她讲,这是《论语·学而》中的第一句。而《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中的一部。那么四书五经是什么书呢?她在黑板上写出来书名后,她讲,要想知道这些书中的内容,大家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就知道了。这几句话,从那时起,我记到现在不能忘怀,这种启发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联系实际讲课。在讲鲁迅先生《一件小事》课文时,卫老师不仅给同学们讲清了鲁迅对车夫高尚情操的赞扬,对自己的严厉剖析,而且在课文中间,讲到鲁迅身为大学教授,也在为“生计”去奔忙,可见民国时期人民的生活不易,不仅使我们懂得“生计”一词的含义,而且深刻揭示了战乱时期社会背景,印象令人十分深刻难忘。
严肃的教学批评。学生嘛,总有捣蛋的、上课不好好听讲的、不完成作业的、成绩较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卫老师也批评,但从不大声呵斥,色厉俱荏,而是心平气和、逻辑严密,但语言犀利、击中要害的批评。当时有一个同学叫和某,个子长得高,但学习态度不好,成绩也差,上课还不集中听讲。卫老师把课讲完后,还有15分钟,开始当着同学的面,批评和某,说和某,你爸妈让你来学校学习,你却不好好学,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生产队里干活,为什么?你能对得起他们的辛苦吗?后来还讲到如果你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以后能有什么前途。
卫书香老师,娘家是南梁镇梁家坡人,嫁与北坡村,丈夫是我本家任善武先生,有一儿一女,家庭生活幸福有余,甚为大家羡慕。任善武与我父亲同村同姓同在教育部门工作,后来他长期任县教育局副局长,我父亲长期任乡镇联合校长,关系融洽,视为至交。卫老师对我也十分爱护,还是我与爱人的介绍人,并且在关键时刻给予关怀和引导。
当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卫老师已经被安排到三完小当图书管理员,我深为惋惜,为这样一个好老师,不能再教出几届好学生而感叹。
再后来我到临汾工作,回翼城的次数有限,听说卫老师得了美尼尔氏综合征,去看望过她,状况还可以,后来问过几次,他儿子讲,药物控制得很好。后因事务所累,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不想竟至永别,遗憾呀遗憾!听我另一位老师马玉萍讲,后期卫老师已经不认识人了,痛苦非常大,走了也算是解脱。诚哉斯言,也不能减轻我的思念、敬仰、爱戴之情,不能减轻看望她老人家之少的遗憾之情。
愿我的老师精神长存!我们怀念您!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