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秀娥
姥姥是89年农历八月十三去世的。没等到中秋月圆时就走了,享年八十有五,也算寿终正寝。
这么多年来,我不时地想起姥姥在世时的点点滴滴,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因为当时还小,不会和老人沟通,不了解老年人的真实想法,随着自己年龄的渐渐增长,学会用成熟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老人、读懂老人。今日偶感,想把对姥姥的印象碎片整理成篇晒出来见见光,以飨自己。
我是89年5月份结婚的。婚前,85岁的姥姥戴上老花镜亲手缝制了一床小棉褥,说是专门为我结婚而做的。小小的褥子凝聚着姥姥的一片大爱,从中感受到无比贴心的温暖。但是,大概过了三四个月,姥姥的白内障突发严重,双目失去了光明,姥姥不甘心于失明带来的生活不便,坚强的尽量自理,只能摸着碗筷吃饭,让人看到眼里,疼在心里。更没想到的是,失明两周后,姥姥又开始腹泻,浑身没多大力气走路了,只能卧床。记忆最深的是姥姥拽着我的手,问我能不能别上班去了?似乎有好多话要说又不知从何说起,也许姥姥第六感觉将要离开这个世界,纵然有千言万语却又无力气说出来,最后终于归结了一句话问:红(我的新婚丈夫在外地工作)没回来吗?姥姥是流着眼泪说的话,没想到这句话竟然是和我诀别的临终遗言!应该说姥姥临终前还在关心着我的新家庭!接着我强行松开姥姥的手,返回单位上班。两天之后,接到家里来的电话,说是姥姥不在了。我立即请假骑自行车赶回30KM之外的娘家看个究竟,回到家里,看到一口棺材放在客厅,里面躺着永远不睁眼的姥姥。我爬在棺材上哭了,后悔没在家多呆几日陪陪姥姥。这才意识到姥姥几天前和我的拉手居然是生死握别,怪我绝情松开了姥姥的手,执意要去上班,说是工作很重要!现在想想,工作比姥姥的命还重要吗?
妈妈整理姥姥的遗物时,找出了一个干净的小手绢里裹着崭新的10张一块钱票子,姥姥给妈妈交待后事说用这十块钱给她扩放一张照片,作为遗像!可想而知,姥姥多么渴望死后有人祭奠她!
姥姥小姥爷岁数一轮,是姥爷前妻去世后续娶的。姥姥是富农大家闺秀,长相漂亮,心灵手巧;姥爷家是地主成分,但不是剥削人的地主,而是姥爷上辈弟兄五个只留下姥爷一根独苗,前辈的所有家产由姥爷一个人继承,因此就被划分到地主行列了。姥姥和姥爷有我母亲一个独生子女,之前抱养过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作儿子,当养子长大成家后,觉得生存在一个整天被挨批斗的家庭里是一种耻辱,便和养了十多年的父母决裂,分门立户,另改他姓。姥姥姥爷的全部心血一夜间被一个白眼狼吸干了!后来二老又领养了姥姥的一个十多岁侄女(我叫表姨)在一起生活了几年,表姨出嫁后再也没有来往。这样以来,赡养姥姥姥爷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父母的身上。父亲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敬着他的岳父母。
姥爷在七十年代去世后,剩下姥姥孤身一人生活,我和姐姐每到假期就要去姥姥家里住,姥姥有手工活儿做得很细很好,平时的包裹饭做的像刺绣女红一样漂亮精致。记得我的个头还不及案板高的时候,姥姥让我站在小板凳上和面、擀面条,是姥姥教会了我做各种各样的面食,说是和面要三光(面光、盆光、手光),这面就和到位了。诸如此类的家常饭的做法都是从姥姥那儿继承下来的;小时候还学会了纺棉花,把弹好的棉花缠住高粱杆搓成一条条的棉花棒,然后用纺车纺成棉线,用来织布、缝被褥等。像这些技术活儿,在姥姥的指导下做得比同伴们都好,至今回味起来蛮有自豪感的。
到了八十年代,姥姥的年纪也大了,需要的不仅仅是陪伴,还有照料。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把姥姥接到我们家来共同生活。我参加工作后,多少次想着让姥姥坐上公共汽车,到我工作的小城市看看,但一直未成行。那时候月工资才45元,每次领到工资后给姥姥留一块钱表示孝心。我上班后的第二年,妹妹也考上了中专,我的工资也转正定级到了56.50元,为了减轻父母的重担,我便自觉承担起供妹妹上学的责任,给妹妹攒学费、伙食费成了我的必须!其他都在其次!连姥姥的孝敬钱也由一元降到五角。有一次姥姥见我临出门也没有掏腰包的意思,便张口问也不给姥姥钱了?弄得和好生尴尬,逆反心理油然而生,便不情愿的拿出五角钱说,现在主要是供妹妹上学,有点紧张。事后才听说姥姥对此表示不满!这件事,直到姥姥去世后,我才反省,姥姥也是无奈,一生养儿没有回报,养女没有来往,希望全寄托在父母和我们这些外甥儿女的身上,我应该倾其所有孝敬姥姥才是,回想姥姥当时那种带有乞求的目光,令我自责愧疚!姥姥把这种不满和无奈遗憾的带进了坟墓。
姥姥去世近三十年了,时不时地会梦见姥姥,每次梦醒后我都怀疑姥姥又缺钱了!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年清明节、中元节,我总忘不了去姥姥的坟前送些纸钱,祈祷姥姥在天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作者工作单位侯马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