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趁春风放风筝
何龙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清代后期诗人高鼎《村居》中的佳句,儿童放风筝的急切与童真可见一斑。每当诵读此诗后,我们便会浮想联翩,忙趁春风放风筝的情景次第呈现,恍如眼前。
还是在小时候的春天,我和弟弟就听说了风筝:几根篾片,十字形地绑在一起,粘好纸张,系上长长的细线,便成风筝了。如果选用彩色纸,做成的风筝更为漂亮,顺着风跑动,放线,风筝会飘飞起来,老高老高的,成美丽动人的风景……于是,我们盼望见到风筝、甚至能放风筝的情愫油然而生。遗憾的是:那时,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大人们忙于解决温饱问题,哪还有心思和资金去为孩子们做风筝乃至买风筝。我家也不能例外,我们只好暂搁放风筝的念头。不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止过。特别是父亲洞悉我们的内心世界后,得知我们对风筝的憧憬与喜爱,便到垃圾堆里捡回废白纸,用饭粒粘在一起,再去竹林里砍来竹子,划成篾片,用细线捆紧篾片和白纸,系好长线,一个简单的“土风筝”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嗬嗬!我们在坝子上手舞足蹈起来,庆贺终于有了风筝。“放风筝,要讲究技巧哦!”见我们跃跃欲试的模样,父亲及时提醒,拿起风筝,举过头顶,小跑起来,放起长线。在春风的助力下,风筝放飞了,像大大的纸飞机,像一只飞翔的白鸟,亮堂父亲及我们的双眸。
外出读书了,我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上,不放风筝了。即使春风吹来,看到别的孩子或大人在放风筝,会顿生羡慕之情,但总会克制住,只是想想曾经放过风筝的时光聊以自慰,然后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以求早日走出大山,跃出农门,有所出息。“幺儿,也要懂得劳逸结合,效果才会更好!”父亲是个心细的人,就给我们讲如此道理。想想父亲的话在理,我们从学校回家后,也会顺着春风,拿起父亲做的“土风筝”予以放飞,放出美好心情,飞出闲情逸致,不快乐都不行。结果很灵验,休息好后的学习更有劲头,成效更为明显。基于此,能不感谢父亲及风筝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考上了中专、大专。
走上工作岗位后,每逢春天,就会看到越来越多五彩缤纷的风筝。心儿、手心都会痒痒的,是难免的事了。我们感受着春风拂面的欢愉,买来艳丽或素雅的风筝,手握轴线,一路小跑,渐渐地放飞了风筝。当风筝飘在空中,定格成灵动的景致时,我们游刃有余地让轴线松弛有度,成就感越发浓烈,心灵越发惬意。恋爱那阵儿,还会与女友同时放飞风筝,看谁的飞得高、稳,看谁的笑声更爽朗,看谁的笑容更灿烂,其浪漫的氛围就甭提了,已然深深地铭刻进我们记忆的窗棂里。
也许是一直以来钟爱风筝的缘故,我们放风筝的情结越来越浓厚。单位上举办梨花节,我们作为策划人、组织者,实施了“放风筝比赛”项目。转眼间,彩色风筝漫天飞舞,欢呼声此起彼伏,那样的风情,那样的韵味,那样的欢心,也就在我们的情理之中了;有了妻和儿女后,利用春风,共同放飞风筝的事常有了,温馨和幸福纷至沓来,能不令人感动吗。记得7年前的春天,我家三口还到深圳莲花山公园里的草坪上放风筝,有春风与暖阳相伴,有欢声与笑语相随,有照片为证,那才叫温暖、甜蜜呢!尤其是女儿受到我们的感染,回家后非要买风筝来放,放腻了就把风筝带回家妥善保管,以备来年春天继续放。在我们的眼里,女儿成了“小小风筝迷”。看到我们的爱好得以传承,我们深感后继有人,无比快慰;当回老家后再也看不到父亲的“土风筝”或在城里目睹自己放的风筝断了线、飞得无影无踪或掉落地上损坏时,我们会多愁善感起来,情不自禁地把那些心情写进心爱的日记里,算作对风筝永久的珍视和纪念。好在,风筝总会有的,总会飞的,我们才又激动起来,奔跑起来,放飞起来。
不经意间,春风再度和煦地拂来,风筝再度粉墨登场,激情已经四溢,兴致已经勃勃,我们还等什么呢?!赶忙去放飞风筝、重温旧梦、回味爱恋吧!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