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裁读听纸声
胡忠伟
天下爱书者的心思大抵是一样的,遇好书如遇佳人,都想一睹为快,占为己有。这些年,与各地书爱者交流多了,互赠书籍,书来书往,收到的好书委实不少。这些书,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他们爱书、淘书、访书、买书、读书、藏书的见证,也是他们生命的独特形态。所以,对师友的赠书,我向来都是珍惜的,不止一次地去读,去揣想他们书写时的快意。
在这些书中,有一些书是毛边本,深夜裁读,趣味良多,最好再下一点不大不小的雨,书声沙沙,雨声细细,多好啊,一个诗意盎然的夜晚!
雨夜裁读,无需太多的要求,只要是一本好书,那就是书爱者的好梦所在啊。沏一杯清茶,拧亮台灯,心无旁骛,随手翻看一两页,没有任何负累地读下去,兴起则始,兴尽而止,没有人催逼,也没有人叨扰,这样的阅读无疑是快乐和幸福的。
雨夜裁读,是一种真正的阅读姿态,这样的姿态,属于生命的姿态,使我们终身受益。当一个人凝眸于书本,凝神于文字,双唇微合,双眉微皱,似乎世界万物都不存在了。此间的阅读,如同蚕啃桑叶、如同士兵握枪冲刺、如同人世间的阴晴圆缺,许多的敬畏、许多的疑问、许多的探究、许多的思索、许多的美丽与哀愁,都在这阅读的行为中发生着。
裁毛边书,讲究的人会用红木小刀或者竹刀什么的,而我没那么多讲究,随便找来一把铅笔刀,裁剪开来,但此法不好掌握,如果用力大小不均,弄不好,就伤及书页了,裁破裁残,反而弄坏了毛边书。有一天收到韦泱先生《旧书的底蕴》毛边本,躺在床上赏玩之际,实在想看看序言和后记,但一时找不到小刀,忽然发现孩子玩耍的飞轮,这是一种塑料制品,叶轮很薄,两端呈圆弧形,于是顺手就用它裁读,想不到,竟然受用得很,既不伤手,也没有伤及书页,飞轮划过纸张,沙沙作响,与窗外的雨声交相呼应,实在比得上甜美动听的音乐了,这是一种美妙的天籁。
对于这种“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的毛边书,许多人都很喜欢,它看似不整齐,毛毛躁躁,但却朴素大方,原始而有质感,有一种“拙的美”。鲁迅、周作人先生都很喜欢。鲁迅曾说:“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书像是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他早年的好多著作,包括他编辑的杂志《莽原》《奔流》等都采取毛边书的形式装订。现代书话作家唐弢也说:“我觉得看蓬头的艺术家总比看油头的小白脸来得舒服。”这种书,最适宜书虫子们把玩、激赏了。在下雨的夜晚,青灯古卷,书香氤氲,摩挲之间,人与书,人与物,人与景,融合相生,精神的愉悦就难以言表了。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