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人生中的金科玉条

2018-06-23 09:03: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人生中的金科玉条

乔国强

  在我过往的岁月中,每当看到“纪律”这个词,我马上就会联想到很多,但想得最多的还是老师和领导常说给我不绝于耳的那句话——遵守纪律,我认为这也是我人生经历中的金科玉条。是啊,社会上各种不同职业的人都有自己行业的规矩和应遵守的纪律,职员有职员的纪律,工人有工人的纪律,学生有学生的纪律,军人更有军人的纪律……谈到遵守纪律,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一系列刻在我脑海中的故事。

  孩童时代,有一本《烈火中永生》的小人书,我十分珍惜,每天晚上睡觉时,都要把它平平整整的压在自己的枕头下面。这本小人书说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邱少云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的故事。

  1952年10月在朝鲜三九一高地反击战打响之前,邱少云随部队潜伏在敌人山脚下的草丛中,等待配合大部队进攻。不料埋伏点山草被敌燃烧弹击中起火,大火把邱少云烧着了,他始终一动不动。倘若他就地一打滚,身上的大火也可能会被扑灭,但会暴露目标,隐蔽在他周围的许多战士可能会有牺牲的危险。邱少云为了战士们的生命,为了战斗的胜利,任凭大火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我为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品质而感慨,我被邱少云的坚强意志所感动,我被邱少云不畏牺牲的精神而泪奔。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敬仰英雄人物的种子。

  后来,我看过一些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失街亭一回。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不听指挥,导致街亭失守,诸葛亮总结失利的教训时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令行禁止、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等等,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挥泪斩之。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纪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要建立团队的纪律最首要的就是,领导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有道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换句话,火炉面前人人平等,谁摸谁挨烫。

  再后来,我在中学课本中看到“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故事。

  1937年10月,在延安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城的事件——黄克功杀人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对陕北公学的女学生刘茜逼婚不成,反而将其打死在延河边上。

  毛泽东得知此事后,对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雷经天等人说:“牛不喝水强按头,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有着铁的纪律的,对于黄克功必须依法办事!”

  雷经天试探着问:“主席,黄克功是长征干部,是立过大功的人……”

  毛泽东一下子发怒了:“长征干部就可以随便杀人了?我们共产党里还没有这样的规矩!他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最后,经过审判,黄克功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事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解释:“我们杀了几个有功之臣,也是万般无奈啊!”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建国初期,毛泽东曾在关于张子善、刘青山事件的谈话中说过,“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了两百个、两千个、两万个啊!”“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

  遗训在耳,警钟长鸣,我更加明白并牢记在胸,为国为民,绝不宽怠的道理,共产党有着铁的纪律,作为党员就要身先士卒维护纪律。决不能因为立过战功或什么原因就为所欲为,否则天下一定会大乱,老百姓一定会当李自成。

  入职后,我多次入驻党校。通过有计划地培训,增强了党性观念,对党的纪律有了更高的认识。党的纪律从内容上可以概括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经济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人事纪律、外事纪律等。这些理论武装了我的头脑,陶冶了我的情操;我的政治思想得到了升华、人生境界得到了提高;可以说每学习一次,升华一次,提高一次,从而使我遵守党纪的坚定性也更进一步,站位也更高一层。

  近日,我正在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这么大一个政党,靠什么来管好自己的队伍?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除了正确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外,必须靠严明的纪律。”

  是啊,这些振聋发聩的誓言使我懂得了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从近年来查处的高级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来看,破坏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非常严重,谁破坏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到头来机关算尽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我认为优良传统和作风就应该继承、发扬光大,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应当遵守党的纪律,这也是我人生中的金科玉条。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