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心目中的李洪泽老师

王明泽

2018-08-15 17:49: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与李洪泽老师相识十多年了。那时临汾兴起地书热,李老师也常来凑凑热闹、交流交流,引来不少围观者,常有人求他的墨宝。正如他说的:“有人求之,慷慨允之,与人为善亦是乐趣,何乐而不为?”于是他在家写好,下次来将作品亲自送给求字人手中。还风趣地说:“我的字写得不好,只换半个饼子就行。”实际上他分文不取。李老师的言谈举止,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李洪泽老师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感动着我,我竟成了他家的上门客。他出版的几本书我手头全有,他每次举办书画展我都是参与者,每次外出笔会,我俩都一同前往。十多年的交往,李老师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及最亲近的人。2009年秋天,我们一同去永和参加笔会。在游乾坤湾后,他写了一首诗赠予我。诗曰“乙丑金秋时,同游乾坤湾。景深情更浓,双泽凯歌还。”交往得越多,了解得越全,感情就越深,用他的话说:“知我者明泽也!”后来这首小诗在朋友圈传为佳话。

  1953年李洪泽老师与两名同乡,从阳城老家徒步三天到临汾赶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临汾师范,毕业后一直担任中小学美术、音乐老师,职称为中学美术特级教师,还有政协、民盟及多个协会、画院的头衔。他爱好广泛,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皆有涉猎。他出版的书籍,尤其是他的书画展,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我对李洪泽老师的评价概括起来有九个字:文好、画好、字好、人更好。

  先说其文,读罢李老师《什锦斋漫笔》等文章,看得出作者虽是一位耄耋之年的长者,但却与时俱进,思想活跃,想象力极强。在他的《洪泽书画》一书中的《狗年寄语》诗中就能体现出来,“旺的一声狗年到,春回大地万象新。新天新地新时代,新人新事新征程。朝霞飞舞催人早,夕阳含情梦中笑。老夫聊发少年狂,愿作犬颂乐陶陶。”李老师确实是一位综合素质很高的学者,他能从人们看不起眼的小事中,以小见大写出独具新意的好文章来。如他的《与搓澡娃拉呱》《迟到以不“报告”为好》《我的一字师》《我的手表情》等几篇短文,都是信手拈来,立意新颖,主题突出,文字精练,十分耐读,我笑称他是“山药蛋派”作家之一。

  再说其画,李老师从小喜画,学过素描、水彩画、装饰画、油画,尤以漫画见长。他曾担任原临汾地区漫画家协会会长达二十年之久,作漫画千余幅,不少见诸报刊,起到了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作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漫画家,被人们戏称为临汾地区的“漫画司令”。

  后说其字,李老师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风格。古人云“法无定法”,他不是死学古人法帖,而是遵从内心“我写我心,我抒我情,我走我路,我圆我梦,”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书法之路。他的书体有楷、行,尤以隶书见长。其运笔老到、墨色变化较多,尤其在章法上既尊重传统又独具特色,给人以乱石铺街、错落有致之美感,被同道戏称为“李板桥”。

  最后说说其人,李洪泽老师执教一生,桃李满天下。平时有不少学生登门看望李老师,每逢生日都有学生前来为他祝寿,还不时有学生请他吃饭。有一次我正和他闲谈,一位学生约他出去吃饭,非让我也一起去,盛情难却,只得从命。席间这位学生动情地说:“李老师,我的班主任我都忘了叫什么了,但我却记得你!”话虽短却能看出对老师的敬佩之情。原来,这个学生家庭困难,李老师把他叫到家里,管吃管住,有时还给点零花钱。后来这个学生竟成了临汾知名的画家,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忘记李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一提起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李老师注重形象,穿着得体,一看就是个精干人。然而在生活中不太讲究。一次他吃方便面,我正好推门进去,他便说:“明泽,这方便面太辣了,不能吃。”我笑着说:“你这个书呆子呀,不放辣包不就不辣了吗!”他大腿一拍恍然大悟。后来篆刻家燕子玉得知后,还为其刻了一方闲章“书呆子书而不呆也”,引得道友们哈哈大笑。

  李老师在书画圈里广交朋友,无论老少他都合得来,而且善与年轻人打交道。他虽然八十多岁了,但思想比年轻人还活跃,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八零后”。他参加书画活动较多,无论在临汾本地还是在外地,总有人搀扶他、照顾他,大家戏称他为“国宝熊猫”。

  这里我想着重讲讲李老师“耍二百五”的故事。近五六年间,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写文章、搞书画创作,常常“耍二百五”。他个人先后搞了四次书画展,出版了三本书,这是多大的工作量啊,每次他都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不时出现血压升高、身体透支的现象。儿子心痛地、并带有训斥的口气说:“爸,难道你忘记自己已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这样拼命身体受得了吗!”朋友们也好言相劝。但他总是风趣地说:“身不由己呀,这与唱戏一样,演员一听到乐器响,马上就进入了角色,啥都忘了。”他曾写了“老了要服老,不要耍二百五”的条幅,以告诫自己人老要服老,但一进入创作状态,就又“耍二百五”了,常常为写好、画好一幅作品,要反复好多遍,直到满意为止。李老师这种对艺术痴迷的程度的追求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

  有好人品做底子,兼有才华吸引人。李老师就是凭他的人品、艺品赢得了人心、人气、人脉,人们自然会亲近他、关心他、体贴他。人生得这样一位知己,足矣!

     

责任编辑:姚建

上一篇: 【诗歌】师恩难忘

 

下一篇: 【散文】秋来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