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张明泉与《松间石上集》

2018-09-15 09:17:06 来源:临汾新闻网  

张明泉与《松间石上集》

马三国

  我的大学同学、临汾市税务局张明泉的专著《松间石上集》日前已由山西经济出版社正式出版。收到他寄来的书,我在第一时间里即兴拟了一联表示祝贺。随后手不释卷,日夜阅读,其间感触良多,在这里将我的读书感受与大家分享。

  《松间石上集》是一桌丰盛的文化大餐。书的内容广泛丰富,有沁人心脾的散文,有清香四溢的诗歌,有热情洋溢的讲话,有内涵深刻的思想星火,有感动人心的人物采写,有激情骋怀的致辞,有寄托深情的妙联珠语,有衷心祝福的演说贺词。张明泉天下文章都会写,并且写得声情并茂。就说他的诗歌吧,有人能写了律诗写不了古诗和现代自由诗,有人能写了现代诗却写不了律诗和其他诗,各种情况的人都有。张明泉则是胸中自有妙悟在,随便吟来便是诗。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打油诗,各体皆通皆精,无所不能。他的诗清新自然,朴实淡雅,平实而又不失文采,读来令人轻松爽怡,愉悦畅快。辞赋有古赋、排赋、律赋等。现代人写辞赋很少,是因为写辞赋很难,写好了更难。因此辞赋成了现代文坛的阳春白雪,辞赋作家成了稀缺人才。然而,张明泉恰恰是辞赋更见长。写起赋来好像是随手拈来,毫不费劲。他的赋文采流逸,写起来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洋洋洒洒,少则几百字,多则几千言,一气呵成,足见其文学修养。张明泉是个全才,不仅表现在各种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有更多优秀表现。他的主持词才情并茂,现场聆听和品赏他的主持更是精彩绝伦,充分彰显了他文化的深厚积淀以及他即兴演讲的天赋和风采,令人刮目相看。

  《松间石上集》是一首人文精神的礼赞。张明泉性温良、平和,对人友好亲善,宽厚仁爱,忠信有礼,乐施助人。他善解人意,并且凡事都能做的得体圆满,自然随和,令人喜欢。这与其说是他的性格优点和智慧,不如说是他做人的品格与修养。张明泉对故乡的热爱是深藏在他心底的一份不了情。他的散文《过年民俗备忘录》、诗歌《山》《早春的风》以及辞赋、讲话等,都倾注了他满腔的热情与深爱。他写故乡的山,故乡的石,故乡的风,故乡的云,故乡的事,故乡的人。蒲伊之子,他爱得是那么深沉,爱得是那般疯狂。正如他在诗中所咏唱的那样,故乡“从没有离开过我的胸怀我的乡恋”。他还借艾青的话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张明泉对柏山有着独特的感情,专写柏山的文章就有好几篇,如散文《夜宿东岳庙》《柏山情结》《百年神联功赫赫,满山松柏蓊郁郁》,诗歌《遥寄东岳大帝诞辰贺语》等。《柏山赋》更加绽放出他的天资智慧,倾注了他全部的柏山情结。他写柏山的山,柏山的树,柏山的美,柏山的名,柏山的庙,柏山的联,柏山的神,柏山的魂。为了写《柏山赋》,他下四川、走陕西、进北京,搜集大量相关资料,感悟柏山灵魂,激发自己的灵感,终以喷薄汹涌之智慧、锐利酣畅之笔墨、深沉厚重之情愫将柏山跃然纸上。《柏山赋》获首届“西戎文学奖”,之后,他又捐献出两幅《柏山赋》书法长卷,分别由段云书艺馆和柏山文管所永久收藏。《柏山赋》让柏山更加有名,让蒲县人更加骄傲;《柏山赋》令张明泉释怀,也更加奠立了他著名作家的地位和声望。“一人作赋,一山则名,一域则福矣”。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他那里是一诗一韵,他甚至把自家过去那段艰难的日子和自身阅历都作为深情的宝藏和礼物来欣赏,说明他的爱,他这个人,对山有情,对人更有情。张明泉的笔下有很多的情,除乡情外,还有亲情、友情、同学情、职业情等。一部文集就是一曲情感大联唱。他是一个重感情、懂人情、有情谊的人,他的文章里处处浸润着他的激情与友谊。其中,他的师生关系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情感。龙中是他成长的摇篮,是他心中的鸟巢。他对母校龙中的那种亲近眷恋是刻骨铭心的。36年过去了,他在《龙中》里还一一历数了初高中各科老师和学校领导以及教学变换老师的名字,畅忆往昔学习的情景,组织老同学给学校和老师送匾,缅怀老师的悲伤等。不难想象,在临汾专门看望老师的那份真诚;与老师相遇、送老师上车的一刹那,我们可以窥见他当时心中那份尊重与虔恭。在诗《扬州遥祝师寿诞》的高诺举筹、为老师送匾感怀、在朱耀龙老师寿庆宴上的祝福,都反映了他的师生情结和师长情怀。一般人走出校门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事的变迁,特别是久远的那份灵魂授受的记忆会慢慢变得模糊与淡忘,疏离与遥远,而张明泉却铭记在心,并且随着时间的积淀,这份感情越加的浓烈。“泛爱众,而亲仁”。从他的讲话、主持词和联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经常有那么多人请他赴会,要他主持。他似乎天天在帮人,可见他的为人。我相信,这写进书里的只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部厚厚的文集寄托了他无限的情思,但装不下他生命全部的情怀。他不是在书写自己,不是抒发一己之私情,他笔下全是别人。儿女结婚父母事。他帮忙的这些事全是与儿女父母的关系,而张明泉还把这些年轻结婚夫妇的照片留存在书里纪念,可见其博大、真情、仁慈。在职场,他由一个穷困的山里娃、卖炭郎一步步成长为今日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从一只出身寒微的小小鸟成长为一只翱翔于蓝天的“金凤凰”,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凭的是什么?我想,除了他优秀的性格、丰富的知识和睿利的智慧外,更重要的就是他的人品。张明泉始终视自己为一介布衣,谦恭不傲,泰而不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不为俗世红尘遮蔽眼,此君子者也。他的笔下好多都是最基层的穷人,仁者爱人。读他的文章,你会感到有一股浓浓的暖意,那是张明泉情感的流泄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他情思的温润浸养了我们的灵犀。

  《松间石上集》是一部社会生活变迁的记录。一部艺术作品,除了思想性、艺术性外,就是看它的社会作用和历史价值。《松间石上集》记录了半个多世纪的家庭、个人和社会生活,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里所发生的一些故事和社会现象。比如,散文《过年民俗备忘录》里过年的情形,《柏山情结》里的柏山庙会的景况,还有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前期社会、家庭和个人的艰难岁月,八十年代笔下的人物故事,灯下笔谈中的社会洞见,各种场合的讲话内容,比如交通征稽工作、太旧公路的建设、黑龙关西沟村小学的落成、税务工作、社会扶贫、主持词的主题等,都给了我们以社会信息,都是我们认识这个社会的珍贵资料,使我们体悟到那段时期社会生活跳动着的脉搏。一部《松间石上集》就是一部社会生活的变迁史。比如,散文《蒲伊行》里的山乡巨变,辞赋《蒲县赋》里的今昔对比。散文《一路咏叹》更是用饱蘸激情的笔墨详尽记述了临大公路的过去,讴歌了临大公路日新月异的变化。《伊村赋》《十年扶贫赋》《乡宁赋》《税收摇篮赋》也同样给了我们新旧变化的体会。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关系的人。人都是社会的人,人一出生就必然打上社会的烙印。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社会活动,一切生活都是社会生活,都是社会的反映。人的命运与社会命运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社会命运决定个人命运。社会个体成员的机遇首先是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给社会个体提供了一切的可能与满足。因此,家庭生活和个人经历就是一面社会的窥镜。张明泉的家庭命运和个人身世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一个社会发展变革的记录,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和缩影。今天的事实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我们看似平淡的日子都是明天有趣的故事。我们必须站在这个社会的高度和历史的长河中去认识。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发展变化是事物的根本,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宇宙在变,人类在变,社会在变,生命在变,人的思想观念在变,人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在变,一切都在变化中发展进步。当今社会发展变化一日千里,再过若干年后,你再翻开《松间石上集》这本书的时候,会感到更加的有意思、有价值。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