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老妈的老话
曹文敏
老爸老妈的老话,影响了我一生亦,使我受益一生。
老爸生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少小家寒,没有进过学校门,当然不识字,但不能说他没有文化。因为他有满肚子民间老话,这些老话,一是来自一辈接一辈从老人嘴里传下来的老话;二是他从老戏戏文里记下的精彩老唱词。老爸爱看老戏,可以说是个“老戏迷”,即使在地里干了一天活儿,应该说是很累了,但一听说俺村附近的南辛店村唱戏,甚或距俺村10华里的黄崖村唱戏,他也会步行去观看。每当看到他出门看戏,我便哭闹着要跟他去看戏。到了戏台下,他把我用双手顶在肩膀上,一站就是一场戏。看了戏,他就能记住一大段一大段的戏词。我是听着他讲《三国演义》里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水浒》中“三打祝家庄”,《西游记》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长大的。
最难忘的是老爸送我上小学时讲的“三娘教子”戏中的王春娥的唱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时,我不懂“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是何意。但我知道老爸的话肯定是好话。他唯怕我读书不用心不刻苦,便加重语气对我说:“少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里有黄金,早知书中黄金贵,高点明灯下苦心”。
从老爸的话中,我懵懵懂懂知道了,读书是脱苦求福,但“福”要从苦中来,一定要刻苦。小时候,我不是太贪玩的,在背书上我狠下功夫,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我能从第一课一直背到最后一课。这是我刻苦读书的硬功夫,讲起刻苦读书的故事,我想起了小时候一边烧火,一边借着炉火映出的一片火光看书的情景,如囊萤,如映血般温馨,那是在我上小学时的事儿。妈妈下午要去地里干活,嘱咐我晚上烧火熬米汤,我就借着炉中映出的火光看小人书。正是因为下了这个硬功夫,我没上过小学四年级,就越级考上了高小,那时是初小与高小分设。说这些话,绝非“老王卖瓜,自卖自夸”,而是要说,老爸的老话对我的鼓励很大:“听了老人话,一辈子受益大”。
提起老话,我又想起了小时候老妈对我说的话。老妈出生于民国初年的1914年,她个子很矮,不足5尺;她还是个缠过足的“三寸金莲”的小脚儿,体力不支。但老妈性格刚强,很有志气。旧社会,我家很穷,常常吃不饱。记得有一次跟妈到地里干活,看到别人家地里的玉米长得很好,玉米穗大大的,散发着诱人胃口的清香,当我伸出手要掰一穗青玉米回去煮的吃时,妈妈立即挡住了我的手,呵斥道:“饿死不做贼!男子汉大丈夫饿死事小,落下贼娃子的名声就要背一辈子的骂名!”我脸“唰”地红了,急忙抽回小手。她还说了几句使我终生难忘的话:“(铜)壶烂了还是铜,人穷志不穷”;“靠苦力挣钱,凭本事吃饭”;“天上不会掉馅饼,意外之财不能收”。
人总是在回首中成长,在思考里成熟,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回首自己的成长,当然离不开党的培养教育,同时也离不开父母的严格管教。1965年3月,我由一名小学教师调到襄汾县委办公室,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这一年1月3日《山西日报》在三版头条位置,刊发了由我代笔以母亲名义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和老陈嫂子拉呱拉呱”,讲的是家庭如何教育子女的问题,有一句话老妈说的是:“管是亲,严是爱,管教不严(孩子)会变坏”。文章见报后,时任襄汾县委书记看到了,夸赞我妈善于管教子女,也夸赞我的文笔流畅生动,后经县委组织部严格考察,即发调令把我调进县委办公室任秘书。临行,老妈语重心长地嘱咐我:“进了县委机关,要好好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牢牢记住:喝凉水使官钱终究是害,公家的钱一份也不能贪!”爸爸还用看老戏的观后感的一句话叮嘱我:“奸臣怕的是戏散,公子小姐盼戏完”。因为传统老戏的终场,大都是“公子小姐入洞房,贪官奸臣进牢房。老爸说:“历朝历代,自古至今,贪官污吏奸臣佞相没有一个有好下场,不是丢了乌纱帽,就是被判刑杀头”。我始终牢记父母要我廉洁的谆谆教诲。自信做到了两袖清风,亦落了个平安着陆,体体面面退休。
谈及老爸老妈的老话,我想到了普天之下亿万老爸老妈的老话,众多老爸老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总体审思老人话,都是对儿女的好心与良言,都希望子女走正道做正派人,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哪个父母不希望子成龙女成凤。
谆谆老话喻人生。老话是开心的钥匙。老话有情有趣,意味隽永,蕴含着哲理,透着神韵啊!雅俗共赏,言简意赅。用来训诫开导人,听者易动心接纳;用来调解纠纷,几句话就可化解矛盾。比讲大道理还管用。近年来,我常在与百姓拉家常中用老话做民事调解,开导乡邻,比如:当讲到要看大局识大体,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时,我会讲:“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有人胡搅蛮缠时我就对他讲“打铁看火色,做事看眼色”“鸡蛋怎能碰石头”;当有人只是用“木匠斧子一面砍时”,我就对他讲:“会两面看无不平,会来回想有余地”;当两个人因小事而争执不休时,我就对他们说:“忍忍忍,让让让,忍字还在让字上”“能忍者自安”,当一个男子汉与一个女人争吵甚至欲动手时,我就对那个男人说:“鸡不和狗斗,男不和女斗”,那个男子汉便会息怒。当两个男人争吵时,有时我看到体力弱的一方会吃亏,我就对他说:“惹不起,还躲不起?”一方服弱了,另一方也就软下来了。还有的人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我就给他讲:“隔墙有耳,你的话会传到人家耳里,会惹是生非。”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勿论他人非。这是做人的常识。
一句老话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要让老话活起来,要把老话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牢记寻常百姓的老话,更要铭记圣人的话、前贤的话。比如:“老子的话,庄子的话,孔子的话,孟子的话,诸葛亮的话,曾国藩……”这些圣人与前贤的话,大多是经典,珍存在心,受益终身。
老话是个大容器,这个容器里装的是善行、义举、良心、美德、仁爱、孝道、感恩、和平等等。而这些恰恰是人类灵魂深处的东西,是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淘汰的东西。
为让老话一代又一代传下去。我和张登荣、刘春澍三位老友从去年2月初开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编辑了《经典老话365》,分为:读书、立志、成才、做人、处事、修身、守法、廉政、齐家、行善、感恩、养生等12编。奉献给社会,愿与各位有兴趣者分享之。
末了,顺便说一下,《经典老话》中还收录了一首经典老歌:“听话要听党的话”。歌词只有四句: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正气歌,听话要听党的话。”让我们一起引吭放喉高唱起来!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