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在连队学雷锋

2019-01-19 09:47: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我在连队学雷锋

章云芳

  我是1976年2月底入伍的,在襄汾县武装部和接兵连的组织,家人的陪伴下,在襄汾县委党校大礼堂里集结,于当天深夜乘坐北上的绿皮硬座火车,哐当哐当地奔向我们梦寐以求的目的地——军营。

  我们那个时代的青年,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毛泽东亲手树起来的雷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看齐的标杆。那时候,我连续3年报名应征,就是羡慕雷锋穿军装的威武,就是读到雷锋故事的感人,立志要当一名像雷锋那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事实如此。从踏入军营的第一刻起,我无时无刻不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中成长。一到军营,老兵们就拥上来扶我们下车,帮我们提行李;排着队走进油毡搭建的食堂,老兵们帮着给我们打饭。吃完了饭,老兵们又争先恐后地洗锅刷碗。匆匆吃完饭,集合点名给四个连队、一个营直的新兵班分兵,每个新兵班分12名,老兵带我们到新兵班后,给我们叠被铺床,还让我们换下脏衣服,二话不说,放到洗脸盆里就揉了起来……

  恍惚间,几十年过去了,这一幕幕画面,依旧在我的眼前浮现。我当时心里嘀咕:这些老兵不就是雷锋吗,这不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吗!

  我们部队位于内蒙古,那里只见石头不长草,风刮就像哨子叫;吃水要到山下挑,一年三季穿棉袄。我们的营房全是战士们自己和泥,自己动手搭建的。

  那年代,条件虽然艰苦,但部队学雷锋的传统从来没有间断过,争做好事的风气从来没有停止过。

  曾记得,战士们视兵器如眼睛,一年365天,天天维护调试检查,不停地里里外外擦拭,确保兵器随时处于良好状态。一旦兵器出现故障,那轻者全连,重者全营,甚至全团都不得安宁,连夜组织排除。若超时,就要按权限逐级上报。那时的干部战士维护兵器就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曾记得,官兵之间情同手足,亲如兄弟。战友们之间结成一帮一对子,谁有头疼脑热的,热腾腾的荷包蛋、挂面就端到床前。哪位战士心情不好,来的家信告知发生了困难等等,战友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并及时给予帮助。我曾经接过帮对的河北清苑县的战士李俊国、陕西乾县的战士赵子龙、四川德阳市的战士马顺利、辽宁朝阳的郑宝发等等,几十年过去了,至今我们还是互帮互学的好战友。

  曾记得,那时候每天熄灯号一吹,连长约排长,排长约班长,班长约战士,老兵约新兵,一对对要么提上马扎到礼堂,要么绕到山上转圈圈,要么钻到插猪食的棚子里,战友之间促膝谈心,互帮互学。到了大冬天零下二十几度,能去的地方太少了,厨房烧火间是最好的去处。记得多少次,要么我们刚坐下就有一对儿进来了,不好意思地退出了;要么有人赶先坐在那里,我们又撞了个正怀。

  曾记得,每天连队的旱厕所不知道有多少人去打扫,也不知道打扫了多少次。旱厕所就是在石头缝里挖个茅池样子,再在远处刨来土,谁方便了就手覆盖上一层土,定期再拉走种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975年入伍的天津兵陆卫国。他是二号手,一米八的个头,谈吐雅致,一表人才,他是打扫厕所最积极也是坚持做好的一人。我多少次都争不过他。他个头高,可是茅铲把很短,他那打扫时弯腰弓背的样子,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曾记得,阵地上不论是羊肠小道,还是车辆环行道,虽然就坡而建不会多么平整,但一年四季都保持得干干净净,从没有超过核桃大的石头,只要裸露出来,早有人抢着扫走、捡走了。到了冬天下了雪,哪怕是薄薄的一层,起床号吹响之前,早有人悄悄地提前起床,将小路上、兵器上的雪打扫过了。

  曾记得,每天一日三餐开饭前,炊事员就会在餐厅(实际是连队多功能钢架房)中间摆两口行军锅。吃完饭,不管是新兵还是老兵,都会抢着到行军锅周围洗碗。1973年从河北玉田县入伍的老排长边久利,那时候他已经穿上四个兜了,还每天蹲到那里洗碗,我很受感动。记得洗碗最积极的是1974年从黑龙江鸡西市入伍的一老兵。我记不清他的名字了,他个头不高,三号手。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我坚持四年如一日,顿顿洗锅刷碗,从没间断过。

  曾记得,我施展在高中上学时掌握的理发技艺,从新兵连就开始坚持数年为战友们理发。记得那时候每逢节假日,自己的休息时间,除了出黑板报,几乎全用在给战友们理发上了。有时候,不是休息天,吃了晚饭后也在理发。理上半天,腿发酸、手发麻,仍然坚持。多少年、多少次,我从来没有拒绝过战友们的理发请求。

  学习雷锋,固然应该学习他的感人事迹,我想更应该学习他的那种精神。周总理题词: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这就是最好的诠释。

  从入伍到今天,已经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但是,我和战友们在部队学习雷锋的经历,历久弥新,难以忘怀。当年学习雷锋的点点滴滴,早已化作一种精神、一股动力,成为我服役20年、从警23年工作的习惯和做人的标准,鞭策我生命不止,学雷锋精神不息。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新春联

 

下一篇: 【散文】寒冬羊汤暖儿身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