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羊汤暖儿身
任捷生
北国千里雪飘,万里冰封的时节,喝碗热辣咸烫的羊汤,是最好不过的享受了,这碗传承着千百年来的北国风情的美食佳肴,在寒冬腊月不期而至时,又激起了我儿时生活的思绪,眷顾萦绕起母亲的音容笑貌,母亲离开我们已经9年了,每逢祭月里,总有心灵沟通,梦里心中常有涟漪出现。常忆起年少时的美好故事。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常食不果腹,忍饥挨饿,当时吃饱肚子成为生活第一需要,改善提高生活水平成为奋斗目标。母亲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总是在思考着如何从长计议,改善家庭生活。她常讲:“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一切从长计议,赶早不赶迟”,“早则主动,迟则被动“的智慧法则。她在安排家庭生活上,想出了很多办法,为了冬天喝上羊汤,吃上羊肉,就在春天的襄汾邓庄集或临汾大阳集,买个小羊羔饲养起来,每天上工干农活时带上,放在田间地头或荒草地里吃草,下工时带回家,日月循环往复,在经历了春夏秋冬,小羊羔育成了大肥羊。到了冬至时,看着健硕的肥羊,总不忍心屠宰的时候,母亲这时总是安慰自己和家人说:“宰吧,不宰也不行”。请来宰羊人后,她自己却悄悄说有事,要到城里买东西去,强忍着不舍就进城了,等到天色变暗了才回来。她总是不忍直视宰羊的过程,看到亲手饲养的羊被宰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这种在儿时的生活,循环往复了数十年,从六十年代延续到了七十年代末,这种生活境况,成为儿时的一种深刻记忆,至今难以忘怀。
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支撑起了全家人追求改善生活的信念,现在回忆起为母亲的精细考虑和智慧生活由衷的赞美和感叹。五十多岁的我,小时候一冬天的羊汤滋润、温暖着我的身,母亲的思考智慧温暖着我的心。最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道:“中国人民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讲一去不复返了”。对这段语言表述,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有着不一样而深刻的认识,这一代人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又是建设者,更是受益者,为我们国家的发展进步自豪,为伟大的祖国建设成就而骄傲。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