锑都那些老事儿
夏全发
阳春三月,三湘大地桃红柳绿,麦苗青青,菜花儿黄。应朋友刘善庆之邀,来到他所在的城市——湖南省冷水江进行采风。
因为要帮善庆写回忆录,不仅要听他讲,而且要实地考察,还要亲自体验。到达冷水江的第二天,他便带领我和妻子一起向锡矿山出发。
锡矿山是著名的世界锑都,开采历史悠久。明朝时人们就发现了锑矿,误把锑做锡,故名锡矿山。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实行民采官收官炼以来,已有百年开采历史。鼎盛时期,从事锑开采、冶炼的从业者达十万之众。
我的三叔在日本鬼子入侵翼城的1938年,南下武汉、云南,后来到锡矿山当了一名矿工。并在此娶妻生子,再也没有回来过。上世纪60年代末期,堂兄双喜带着好友刘善庆回到老家,转眼间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
善庆带着我和妻子一路前行,一路讲解。虽然锡矿山已经到了资源枯竭期,也还有一些企业存活着,但却萧条了许多。善庆带着我们游览了南矿和北矿区。我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散落在群山中的村落以及流传下来的故事。
善庆的祖父刘克笃曾经是个中药材商人,先在乡下开中药店,因是穷乡僻壤,没什么发展前途,便来到繁华的锡矿山开起中药店。那时的矿主和外国资本家,只顾赚黑心钱,根本不顾工人们的死活。矿工们常年在狭隘潮湿的矿洞里挖矿,背着破旧的簸箕斗拉矿,根本没什么防护措施,多数人都患上矽肺病和风湿病。刘克笃善经营、人缘好,因此,他的中药店办得红红火火,很快发达起来。后来在老家买了20多亩地出租给穷苦百姓。
翻越高高的山峦奇峰,来到山顶的长龙界古村落。这里有条驰名的街道——陶唐街,只见高高矮矮的房屋错落有致,在街道两旁延伸着。一条小溪从房屋下面哗哗流过。行走在水泥街道上,不时发出响亮的脚步声。旧时,整个街道是用清一色的石板铺筑,像水洗过一样,十分干净。
在长龙界的一个角落,善庆寻找到了当年祖父开中药店的地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一家商店静静地躺在那里,门可罗雀。善庆指着旁边一棵枯死的老槐树,说它当年枝叶繁茂,十分粗壮。善庆在陶唐街度过了金色的童年,直到8岁那年才离开这里。老槐树上的鸟窝,曾经是他和小伙伴们常常光顾的乐园。
陶唐街大约有三五里长,街道两旁曾经商铺林立,十分繁华,矿工们居住的窝棚散落其间。街道下面是条小溪,人们的粪便通过屋内的小孔流入小溪,溪水是不能吃的。双喜兄曾写过一篇童年往事,就是记述那时矿工们生存状态的。
说话间,善庆带着我们穿过长长的街道,来到一口水井旁。那时,人们祖祖辈辈都靠这口水井吃水,几十年过去了,水井还长年有水,井水清澈见底。
善庆的父亲刘国安年轻时也是个商人,在陶唐街开了个店铺,经营绸缎。从长沙进货,回到陶唐街卖货。那时,不仅矿上的老板、太太、少爷、小姐们喜欢穿绸缎,就连外国人也喜欢穿绸缎。刘国安的绸缎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十分兴隆。后来,他弃商从文,继续上中学,读技校,一生从事电工技师工作。
善庆传承了父辈们的善经商,后来成了一名成功的烟草商。
徜徉在陶唐街那狭长的街巷里,伴随着一声声哒、哒、哒的脚步声,善庆带着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金色的童年以及锑都曾经的繁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