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初齐小满至
乔忠延
小满,这名字朴实无华,直截了当写实了小麦生长的景象。
满地的麦子秀齐了麦穗,高高翘起的麦芒挂上细密的小花。未几日,小花飞落,麦穗开始灌浆,籽粒就要饱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云:“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小得盈满,不就是小满?是,恰如诗云: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未满量还轻。麦粒虽轻,但是麦穗已经长成,只待往里面灌注乳汁。
这时候,要是有一场小雨那可是价值连城啊!好雨真要是知时节,不只能当春乃发生,而且也要小满乃发生。发生还必须是润物细无声,若要是夜来风雨声,那可就坏了,此时小麦头重脚轻,说不定会躺倒一地,大为减产。因之,祖祖辈辈的农人都在祭祀神灵,春祈秋报。春祈什么?不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么!风调雨顺,方才能丰衣足食。人对自然的敬畏,对自然的依赖,至今也未能摆脱。想想,谁还敢对天地狂妄?
小满时节,是一年里人心最为舒爽的日子。春日虽好,那是缘于刚刚摆脱了寒冷的挟裹,从内心泛起的一阵欣喜。那时暖流还在和寒流拔河较劲,时而暖流占了上风,大地微微暖气吹;时而寒流又卷土重来,飞沙走石冷簌簌。
唯有到了小满,这种拔河才成为往事,暖流站稳脚跟,再也不会让寒流侵袭自己的地盘。请注意,是暖流,而不是热浪。即使温度增高,还少有热浪,气候不热不凉,也就不必像前些日子一会儿棉衣裹身,一会儿单衣短袖,若是更换衣服不及时,不是着凉,就是上火。小满时节的气候,最一个适宜了得,用当下的时尚话讲,最为适宜人们生活。
小满不只气温好,风景也好。高处的农田里是丰收在望的小麦,麦秆壮,麦穗大,看一眼就喜滋滋的。低处的水田里插下去的莲藕初露锋芒,点缀在清凌凌的水面,真格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立上头是飞累了小憩,燕子累了却不敢休息,忙着衔泥垒巢。闪电一般掠过水面,又闪电一般射向高空,再看时早已飞进谁家的院落。
诗情画意弥漫了田间,弥漫了村落。这风景令欧阳修看得眼馋,他在《归田园四时乐春夏》里写道:“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是呀,麦穗初齐稚子娇,田家此乐谁知晓?可惜,自己年已蹉跎身衰老啊!
小满的魅力何止于此,还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据说,蚕神节也在这日。蚕神可不是普通神,是国人眼里的体面神。古人云,下人争吃,上人争衣。在他们看来,吃饭填饱肚子就行,穿衣则要讲究。讲究是体面的需要,衣冠不整抛头露面就是丢脸。
那时最好的衣服就是绫罗绸缎,可这绫罗绸缎哪一样也离不开蚕丝。中国的丝绸是华美的服饰,老外一见就爱不释手,因而源源不断运往亚欧各国。张骞开辟的那条国际贸易通道,交流物资很多,所以用丝绸之路定名,是因为运送出去的丝绸最多。中国人离不开丝绸,外国人也离不开丝绸,可想而知蚕神的地位是何等重要。蚕神重要,蚕神节也就很为重要。
那为何要在小满时节祭祀蚕神?那就再看看欧阳修的诗句“桑叶正肥蚕食饱”,这是小满的真实景象,桑叶肥,蚕食饱,过不了几日就会吐丝结茧。在此时祭祀蚕神,岂不正好?
好,好个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