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夜色美
□刘云霞
来到杭州,终于看到心仪已久的西湖,心头掠过的不是欣喜,而是一丝淡淡的失望。
许是因为眼前所见似曾相识,少了应有的新奇感;又或许是因为西湖之名太盛,使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晚上再来吧,西湖的美在夜间。”一位杭州朋友一眼看穿了我的心思。
黄昏披着轻纱翩然而至。橘黄色的晚霞下,湖水已泛出几份醉意。夜幕终于降临了。只见环湖一周的“墨”树上,五颜六色的“花”绚然而开,这是匠心独运的人工灯。这千树万树的“灯花”儿,使白日里单调的湖水,倏然间丰富起来。妩媚的“花树”与深沉的湖水交相辉映,唤醒着缘湖而生的一切美的细胞;树树“灯花”,环岸形成一美丽的花环,映在湖中,把水中一切的美好都点亮了。
湖面有两条长堤。
横亘于湖之南北的乃苏堤,是苏轼出任杭州知州时掘湖泥葑草筑成。为官的苏轼看到的也许只是红尘滚滚中的琐物杂事,为文的苏轼却在“泥”与“草”的糟粕中,发掘了“花红柳绿鸟鸣”的千古之美。这个纳诗、词、散文、书画的精华于一体,开词中豪放一派的大文豪,面对美丽的西湖,似水柔情油然而生:“我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五里长堤如一句意境优美的绝句,因了苏轼之名一代代飘曳至今。
绵伸于湖之东西的是白堤。“白”,即白居易之意,是人们为了纪念诗人而将“白沙堤”易名。对于白居易而言,身为杭州刺史,与身为诗人,也许后者更使其行走时通达无羁。“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可以想见,一位衣袂飘拂、缓步沉吟于湖畔的诗人,是如何超然忘我地沉醉于美的世界中!
白堤之端,是演绎出无数神话与传奇的“断桥”。驻足桥头,朦胧细雨中,一把小伞下,许仙与白娘子经典相会恍若在目。
湖面上飘过一叶叶小舟,似湖中无声迭出的一个个梦,又如岁月的梭子在悄然游弋;船头一盏盏古老的马灯,如半醒半醉的眼,带着舟中的游人穿行于现实与历史,真实与传说之中。
好一个人间天堂!置身于夜的西湖,风徐徐吹来,把西湖深蕴其间的美层层推出,这使我想起一位名人的话:自然景观离开文化与历史的沉淀充其量只是一种表层光泽。西湖之美在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夜,则给了西湖一个尽情展现的舞台。
白堤另一端是“平湖秋月”楼台。因为无月,无以领略“万顷湖平长似镜”的美景,也无以在湖心小岛上看到“长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画中行”的“三潭印月”;又因为一念之差,未能如东坡居士那样在“水光接天”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而感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韵味。
这使夜的西湖平添了几多悬念,而美也许原本就在距离与朦胧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