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饺暖尽心头寒
马庆民
时间,在日子的心上,划出了一道口子,一边是黑夜,一边是白天。冬至,很仁慈,把黑夜与白天均分,不偏不正,不多不少。
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我们常说的“数九寒天”,天气会越来越冷。
在我们北方老家,历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冬至日”更像是“饺子节”。有民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好像冬至这天不吃饺子就是不完整的。
每年冬至,不论忙闲,从一大清早开始,家家户户剁馅儿的嘭嘭声便不绝于耳,整个村子炊烟袅袅,馅儿香弥漫。
包饺子,需要全家老少齐上阵,有说有笑,好不温馨。母亲和好面,把面板放在有火的大炕上,然后搓面条,切饺子剂。父亲负责擀饺子皮,负责包。我也总爱逞能,一会儿想学着擀饺子皮,一会儿又想学包饺子,然而不是把饺子皮撑破了,就是捏不住口,馅儿跑了出来,总也包不出母亲那种个儿大、馅多的模样。
母亲手巧,有时候还会包花边饺子、麦穗饺子等。最后剩馅儿不多了,而饺子皮还多,母亲就会用两个皮一合,转着圈捏上许多皱褶,给这种圆饺子起个富足的名字:元宝。如若剩下的面太多了,则擀成面条,与饺子一起煮到锅里,这叫“金丝儿缠元宝”,总之,母亲绝不会浪费食材。
饺子包齐了,锅里的水也咕嘟咕嘟响开了,就开始煮饺子。“白胖子,爱吃肉,放在水里浮起来。”母亲常常在这个时候打这个谜语给我听。
饺子滚三滚,也是我们当地一句俗话,就是在饺子飘上来,水见了滚头,浇上凉水,反复三次,这样煮出的饺子外筋里熟,皮不破。
饺子煮熟了,捞起第一碗一定是要先孝敬老人的。爷爷奶奶不住在一个院儿,母亲会把热腾腾的饺子,盖上盖,嘱咐我双手端好给送过去。每每我都是一路小跑,又小心翼翼地隔街绕道送过去。爷爷乐得合不拢嘴,山羊胡子一翘一翘的;奶奶端过饺子,脸上笑得如画似的,赶紧从屋里拿些好吃的零食塞进我的口袋。
民谣云:“数九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一碗饺子,把孝心、祝福、团圆都包进其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句,你一碗我一碗,那种温馨、温暖,好像驱赶了整个冬天的寒冷。
如今,虽在南方生活久了,但冬至这天的饺子,却是从未落下过。身边亲友常感到好奇,他们总觉得北方人但凡遇到个节气、节日,都是要吃饺子的,其实不然,在我心里,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记忆,一种乡愁。
“昼短摒弃烦忧事,夜常相伴欢乐声。小饺暖尽心头寒,更胜金银百十千。”再远的距离,再冷的冬天,只要想起母亲亲手做的那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盈胸的便全都是温暖、幸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