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美丽西藏

2011-02-24 09:2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庄严的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由公元七世纪时的藏王松赞干布创建,但现在所看到的宫殿基本上是17世纪以后,尤其是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执政时重新扩建而成的,占地40余公顷,建筑面积超过13万余平方米,坐落在海拔3700余米之处,主楼高约1116米,共13层,主要的殿堂有达赖灵塔殿、东大殿、西大殿、日光殿、坛城殿、极乐宫等。宫殿内有佛像雕塑、佛像唐卡、宗教法器和各种经文典籍和各个时代的壁画,它既是藏族古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里面的藏典又是藏传佛教文化的集大成者。正是布达拉宫蕴藏着的灿烂文化,使它成就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美名。

川藏公路上的一段美丽


沿着川藏公路,快到米拉山西坡,有一片很大很美的牧场。牧草长得不高,大都在10厘米左右,但长得非常茂盛,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随处可见。几顶用毛线编织的黑色帐篷散落在绿色草场之中,藏族的帐篷与蒙古族的帐篷大不相同,远没有白色蒙古包高大和保暖避风,只是由几根木棍和拉绳支撑,人在帐篷里,个子高的还得弯腰,只能容下人晚上打地铺休息,做饭还得到帐篷外另放炉灶。黑色的牧羊犬围着主人,在帐篷边上跑来跑去,尤其是当红色朝霞一照,大地上绿色的草场、白色的羊群、黑色的牦牛,蓝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而在接近天边的白云被朝霞染上了一层金红色,形成了金光灿烂的彩云。此时,悠然自得的牧民,正围着冒缕缕青烟的牛粪火炉忙碌着做饭,时而会伸起腰,望望远处的牛羊,若是没有过往车辆的喧哗,这里一定是大自然原始美丽的一道绝妙风景。
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就到了藏东南富庶的林芝地区,也是雅鲁藏布江的另一个支流——尼洋河流域。尼洋河藏语的意思是仙女的眼泪,发源于米拉山东坡的山脚之下,发源地泉眼淙流涓涓、清澈见底。川藏公路同尼洋河平行延伸,随着海拔的降低,河水不断有新的溪流汇入,也逐渐地壮大了起来,由原来的无色也逐渐变成了蔚蓝色,由潺潺流水经过一百多公里的径流,到了工布江达县城之后,变成了滔滔的一条大河。我们是中午时分沿河而下,阳光一照河面,波光粼粼,恰是一幅“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尼洋河两岸的群山在工布江达县城以下,也渐渐由从米拉山处的低矮草坡到灌木丛夹杂着的小树林,再到大树林整体覆盖满山遍绿,河床也慢慢地开阔起来,沿河两岸田园平坦、土质肥沃,真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秀丽


进入大峡谷,我站在半山腰的观景点上,不禁感慨万千;好一处人间仙境!当时正是夏秋相交之际,这里到处都是万木葱茏的景象,远处的群山一片墨绿,在山顶或山腰之处有一些丝带状的白云缭绕。烈日当头,万里晴空,偶尔有几只雄鹰盘旋翱翔,再往下看,正值汛期的雅鲁藏布江,像一条浅黄色的金龙在绿色峡谷中游弋穿行,河床开阔、水势浩大、但很平静,江面上不时的有一些载着游客的快艇,贴着水面沿着蜿蜒的江流飞翔,在水光山色的江面上划着一道道转瞬即逝的美丽弧线,转眼间,随着峡谷的拐弯便不见了踪影,让我产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过了一会儿,远边天际飘来了一团团浓云,峡谷中顿时冷风飕飕,太阳也藏起笑脸,随着阵阵浓雾的袭来,瞬时峡谷中不见了晴空,不见了远山,不见了雄鹰,冷湿的水气弄湿了我们的衣服,将刚才还处在赤日炎炎盛夏的我们,一下就拉到了有丝丝凉意的深秋,再向峡谷底处一看,江水仍清晰可见,在这蒙蒙的似雨非雨的潮湿雾气之中,又让我感受到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妙世间。

天路上看到的青藏高原


当列车行进到唐古拉山与昆仑山地段之后,青藏高原的另一种独特风貌又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举目由远处向高处看,灰蒙色的天际,雪白色的云彩,蔚蓝色的天空,真是一望无际,俯首由远处向近处看,白色的山顶,褐色的山腰,绿色的草地,更是原野辽阔。我第一次深深感受到了,不到青藏高原,不会知道中国的天高地厚,不到藏北大草原,不会知道西藏的无边无际。
美好的大自然是人类共同的向往,我们虽然在西藏只待了短短的几天,对于西藏的神奇文化与大好河山,也只是走马观花,可能还有更多、更美丽的景物没有看到。但仅看到的这一切,已经使我深深感觉到,西藏之美,美就美在有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美就美在有勤劳质朴的各族人民,美就美在有峰峦雄伟的绝顶雪山,美就美在有广阔无垠的藏北草原,美就美在有山光水色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美就美在有水洁风清的生态环境。我对于西藏的留恋就似情窦初开的青年,遇到了第一个让我心动的初恋少女,她给我留下了美好记忆,令我毕生难忘。西藏每一寸美丽的土地都是人民的福祉,都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赖保成)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

上一篇: 深圳不是传说

下一篇: 乡村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