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缯大布时人夸

2016-01-27 11:23: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晋南土布,历史悠久。据考,早在南宋时期,棉花的栽培技术即由江南地区传入黄河流域,位居黄河中游的晋南地区,更是因土壤、气候适宜棉花栽植生长,而得以大面积播种。据载,纺线、织布为黄道婆发明、改革而来,授传全国,延续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元、明时期棉花的种植,在晋南地区达到极盛,用棉花作原料纺线织布越来越普遍,织土布技术由上海市华泾镇的黄道婆间接传授而来。

  随着明清两代纺织工具的改进,晋南民间、包括临汾地区的土布织造和印染技术都有了很大提高,种棉、纺纱、织布逐渐形成规模,至今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当时的工艺比较粗糙,花色单调,品种较少。土布在临汾民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是勤劳的晋南妇女用原始的木制纺车,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土布制作工艺复杂,从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历纺线、浆线、刷线、染线、制纬、制经、吊机子、栓布、修布等几十道工序,且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在纺织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纯手工土布工艺能流传至今,堪称奇迹。

  临汾土布,色彩,条纹,款式繁多,具有柔软舒适、透气、吸夏凉、不起静电、抗辐射的作用,与肌肤亲和力极强。从前,在集会上卖土布的地摊比比皆是,人们竞相购买。几十年前的平阳广袤农村,每到冬闲之时,家家户户的女人们都忙着纺花织布,为全家人一年的穿戴而忙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不断提高,人们衣着的多元化选择,加之纺线织布,费时费工,经济上划不来等因素,土布生产慢慢在民间凋零没落,这一民间瑰宝在晋南大地几乎失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土布又有了新的认识,用土布产品加工的床上用品、内衣、外套等品类,以其建康、舒适、透气、环保的特点大受消费者青睐。但同时,由于土布产品加工制作工艺许多环节,手工依赖程度依然很高,其某些产品的价位也不菲。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临汾各地除部分规模化生产土布产品的企业外,在农村也有部分妇女,开始纺纱、织布,既继承发展历史悠久的晋南土布工艺,又可为家人、亲朋呈上一份健康、时尚的消费产品。(锡刚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