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辨音

2017-06-14 09:34: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大约在公元前572—532年,晋国在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时期,洪洞县城东南二十里的曲亭镇师村出了一个叫师旷的人。少年时,师旷善弹琴、喜读书,虽处于草野,却经纶满腹。当时,卫国的宫廷乐师高杨避难居于仪邑(今开封),师旷听说高杨精于音乐,便投到其门下学习。

  三年过去了,师旷的技艺还不见进展。他认为:技术不精,是由于多心,心不专一,是由于多看,只有什么也看不见了,心才能专一,于是就一狠心用艾叶熏瞎了自己的眼睛。

  功夫不负有心人,师旷的音乐技艺从此一日千里。当他弹琴时,马儿会停止吃草,仰起头侧耳倾听;觅食的鸟儿会停止飞翔,翘首迷醉,丢失口中的食物。师傅高杨赞叹不已,把女儿高娥许于师旷为妻。晋平公见师旷有如此特殊才能,便封为掌乐太师。

  师旷不但音乐知识丰富,听力和辨音能力也十分超群。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还不以为然,两人争辩不休。后经乐师师涓证实,果然是师旷说得对,晋平公也就相信师旷了,经常把他带在身旁,让他用声音占卜事情。

  有一年,晋国联合楚、燕、鲁等国攻打齐国,还未到齐国,楚国就背约去打郑国,晋平公很是担心楚国败了,于是请师旷以声音占卜。乐队先吹奏“南风”,又歌“北风”,师旷听完后说:“南风不竞,楚必无功。”果然没出三日,有人来报楚国败退了。晋平公认为师旷占卜得准,就赐他为五乐之师。

  师旷到晚年时,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古代的许多名曲《阳春》《白雪》《玄默》等都出自师旷之手。在后世的传说中,他被演化成音乐之神、顺风耳的原型及瞎子算命的祖师爷。

  师旷虽是一个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对政治有自己的见解,提出过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说:“我这昏暗算不了什么,还有比我更可怕的昏暗。”

  晋平公问:“什么昏暗可怕?”

  师旷就说:“天下有五种昏暗最可怕:君王不知百姓受冤无处申是第一昏暗;君王用人不当是第二昏暗;君王不辨贤愚是第三昏暗;君主穷兵黩武是第四昏暗;君王不知国计民生是第五昏暗。”此番言论说得晋平公连连点头。

  师旷不但敢嘴上抨击晋平公,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湎于个人享受。

  有一次,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什么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我的话没有谁敢违背!”

  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回答:“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晋平公羞愧得无地自容。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却说:“算了吧,我要把这件事当做一个警告,以后再不敢狂妄自大了。”

  当卫献公因暴虐而被国人赶跑时,晋悼公认为民众太过分,师旷则反驳说:“好的君主,民众当然会拥戴他,暴虐之君使人民绝望,为何不能赶他呢?”晋悼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又问起治国之道,师旷说:“不守旧俗,不限制别人说话,不独断专行,简言之为‘仁义’二字。”因而在晋悼公、晋平公两朝,君主贤明,政平民富。

  师旷双目失明,在朝中任仕,被称作“盲臣”或“瞑臣”,他不但精通乐理,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当时人称“多闻”。因而晋平公多次让师旷随征讨伐,并让他代表晋国出使周朝觐见周天子。鲁国的正卿季武子说:“晋国有赵孟为大夫,有伯瑕为佐相,有史赵、师旷为咨询,有叔向、女齐保其君,其朝多君子,绝不会出现昏庸的事。”明示师旷可与赵孟、叔向等著名政治家齐名,可见,他的政治业绩并不亚于其艺术成就。

  《师旷劝学》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读后使人懂得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晋平公晚年时对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我曾经听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如同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像把蜡烛点燃一样明亮,点上蜡烛走路总比在黑暗中走路好吧?”

  师旷活到82岁时去世了,埋在师村村东,因他对中国的音乐发展贡献巨大,创造了五音六律,对乐器的音质音律有极高的理解,后人称他为“乐圣”。董爱民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