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平阳麻笺

2018-04-18 21:38: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作者乔忠延

    平阳麻笺

    邓庄的纸张很快面世,而且色泽洁白,薄厚均匀,虫不蛀,不破裂,质量特别高。原来是这一带的水碱性大,最适合制浆造纸。因此,很快兴盛起来。邓铭听说家乡造出了上等麻纸,非常高兴,立刻上奏皇帝,并派人将故乡麻纸贡献朝廷。皇帝挥毫一试,果然名不虚传,当即写下“御用麻笺”四个大字。所以称“麻笺”是因为笺属于华贵的纸张。从此,平阳麻笺远近闻名,身价百倍。

    虽然这传说《襄汾县志》有记载,但是仍然不足为据。值得关注的是,从五代至宋,平阳的麻纸就闻名京都,被称之为“府纸”。这里能成为中国北方造纸业的中心,有充足的印刷用纸也是原因之一。金代,国家在平阳设立了雕版印书的机构。当时平阳所印书册,封面皆标“平水新刊”,闻名全国,史称“平水版”。宋朝灭亡以后,元朝统治者又将许多印刷工人迁至平阳,平阳继续保持着印刷工业的中心地位。平阳麻纸材质优良,印制的古籍图书,价格昂贵。市场需求数量多,要求质量高,对于平阳麻笺的生产起到了鞭策作用。鞭策加大生产,鞭策提升质量。

    世所公认,平阳麻笺色泽洁白光亮,质地均匀细密,纤维细而长,拉力强而柔软,吸墨性能好,保存时间长,不受虫蛀风蚀,不变颜色,韧性大,不透风,不裂缝。

    不仅适用于作画、书写,而且适宜于作账簿、公文、契约,还能用于包装鲜果、药材等。因此,元明清各代,平阳麻笺都是送往朝廷的贡品,又称“贡纸”。

    据《襄汾县志》记载,清朝中期,襄陵县邓庄一带,有纸坊100多家,所产麻纸运销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宁夏等地。即使到了民国时期,临汾、襄陵两县,造纸业也居于山西之首。临汾县贾得一带在日寇侵华以前,共有纸坊170家,年产麻纸274000区,每区190张,其中尺八纸最多。襄汾县邓庄更是如此,当地流传的民谚是:不怕老天旱,就怕碾不转。只要纸碾转,有吃又有穿。”


     

责任编辑:付基恒

上一篇: 临汾史话:贾存仁修撰《弟子规》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