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史话:人才云集的民族革命大学

2018-05-17 23:27: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作者乔忠延

    人才云集的民族革命大学

    很快全国18个省,包括部分北平、天津、南京、上海,以及东北的流亡青年潮水般涌来,民大一期即达到3000余人,两三个月后人数猛增至5000余人。鉴于学员文化程度差异较大,民大分成了大学部、高中部和初中部,学制为半年至一年。

    共设立了几个分校:第一分校设在临汾师范学校,第二、第三分校设在运城,第四分校设在曲沃。

    民大设有军事、政治和民运三个系,主要讲授政治课和军事课。学校施行军事化管理,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设分队,从大队到分队都有军事队长和政治工作人员。按照军事训练的要求,学生每天早晨要集合出操、跑步、爬山,练习射击投弹。在民大授课的名师,多是自由发挥,各讲其所长。

    如施复亮和何思敬讲政治经济学,陈唯实讲唯物辩证法,侯外庐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江隆基讲苏联研究,秦丰川讲国际问题,刘达人讲中国外交史等。这些课程,均接近实际、切中时弊,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作为民大的顾问和教授,李公朴在介绍教师、动员学生入学上也有重大贡献,何思敬、施复亮、陈唯实等都是他介绍的。李公朴不仅亲自授课,还同杜任之草拟了《民族革命大学纲领》和《民大教学计划》。他讲过《半年来的抗战形势》和《民主政治》等课程,指出抗战的潜力,鼓励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抗战到底。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语言幽默风趣,给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8年2月底,日军大举进攻临汾,民大开始沿黄河东岸向吕梁山腹地撤退,继而转移到陕西宜川。1938年的夏末秋初,阎锡山将二战区司令部从陕西移驻山西,民大”也由陕西宜川迁回到吉县的南村坡。8月间,二战区副司令朱德由晋东南回到吉县,应邀给“民大”师生讲话,鼓励大家坚持抗战,收复河山。

    诞生于临汾的民族革命大学,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培养了大批抗日人才。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临汾史话:抗战救国的大烘炉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