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邓庄镇:尧师故里展新颜

2015-05-06 08:58: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襄汾县邓庄镇素有“尧师故里”“襄汾北大门”之美誉,是全县的工业重镇和文明乡镇。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全镇群众的整体素质、镇容镇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镇经济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建成了具有特色的镇美、人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政领导齐抓共管

    近年来,该镇不断巩固“文明乡镇”创建成果,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规划、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014年3月至10月,该镇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按照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开办了“每周一讲”课堂,通过学习,党员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在全镇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五比五有五争做”活动,并组织镇党委领导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赴经济发达地区学经验找差距,谋事干事、争创一流的氛围越来越浓。镇党委同各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组织负责制,工作一篮子提,一竿子插到底。

    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挖掘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该镇成立了三晋文化分会和邓庄文联艺社,令伯转身鼓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邓庄麻笺”传统工艺得以恢复,创办了两个麻笺生产基地,产品供不应求。

    该镇各村成立了威风锣鼓队、腰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等各类文艺表演团队,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打造了一批像邓庄村的“章全喜文化大院”、寺头村的“张保同农民博物馆”、东邓村、温泉村的“夕阳红蒲剧团”等一批专业文化团体。举办了襄汾燕村第三届荷花文化旅游节,并举办了书画展、楹联征集、钓鱼比赛、全县特色小吃、特色农产品展。通过“以荷为媒”搭建经济平台,促进项目落地,极大地提高了邓庄镇的知名度。

    大力营造文明和谐新风气

    该镇结合部门、行业特点,以活动促创建。坚持在全镇开展“文明和谐村”“文明和谐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以家庭文明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道德模范促进全社会个人品德建设。开设道德大讲堂。采取党校和道德大讲堂相结合的方式,在党校培训期间,增设“忠、孝、廉、耻”为主题的道德课程,邀请道德模范,采取现身说法、现场交流的形式,通过理论阐述或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引发广大群众思想的共鸣,从而增强道德意识,规范道德行为。

    全镇各村根据自身情况,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为主线,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讲道德、做奉献、讲文明、树新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引导全镇人民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进一步彰显文明新风。在中小学普遍开设国防教育课,利用邓庄镇烈士陵园等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开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和健康有趣的课外活动,利用板报、标语、喇叭等形式弘扬先进事迹,加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宣传。

    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路径,切实加大农业调产力度。大力发展干果林经济。在镇政府所在地——席村、北梁、河坡等村发展干果林1万亩。在西侯、令伯发展花木种苗1万亩。在燕村、温泉发展设施莲菜1万亩。新建了户村、席村、涧沟温泉、寺头等10个专业养殖村。在招商引资上,相继完成了建滔万鑫达二期10万吨甲醇、新金山6万吨线材和铁环漆业的项目。投资15亿元的辉瑞制药、晋润冷链物流等项目正在建设中。

    大力实施七大民生工程,近年来,该镇投资260余万元,完成了镇文化站和镇劳动保障站,并成立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在镇文化广场安装健身器材20余件(套),在文化站配备文化器材60余件(套);投资180余万元,完成邓庄中心卫生院住院楼项目主体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全面完成全镇的改水工程;投资100万元,在汾河沿线四村,修U型渠21.7公里,确保了2万亩土地实现了节水灌溉;投资1000万余元,在东片8个村庄实施了节水示范工程;投资800余万元建立了5个中心幼儿园。

    该镇2010年1月被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授予“文明和谐乡镇”称号;2010年4月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授予“全省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12月被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省级卫生村镇”称号;2011年12月被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第六次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称号。

    当前,邓庄镇班子成员正带领全镇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镇、新型工业先行镇、环境优美和谐镇、尧师故里文明镇”的新邓庄。

    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席沛钊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