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8月16日,位于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的唐人居古典家具文化有限公司热闹非凡。高大挺拔的大理石牌坊前,正在上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天塔狮舞”,层层板凳垒成“天塔”,两头“狮子”一步步攀爬到天塔的尽头,场上的观众都为演员捏着一把汗。扣人心弦的时刻,“狮子”的嘴里吐出巨大的条幅“热烈祝贺第二届唐人居非遗文化节闭幕”,这标志着历时9天的唐人居第二届非遗文化艺术节完美收官,惊险绝伦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喝彩。
8月8日,在高亢激越的襄汾唢呐声中,唐人居第二届非遗文化艺术节徐徐拉开了帷幕。9天时间里,9项国家级、6项省级、2项市级非遗项目在唐人居轮番展演,绛州鼓乐、侯马皮影戏、河南坠子、稷山高跷走兽等项目在文化节上你方唱罢我登台,出尽了风头,赚足了眼球。从侯马赶来的李女士说:“我是土生土长的侯马人,却一直没有搞懂皮影戏到底是咋回事,在此之前我还拜访过侯马的皮影艺人廉振华,因为老人当时已经八九十岁了,听他讲了讲,也只是听了个一知半解。这次来到唐人居,我总算目睹了皮影戏的表演,终于弄懂了这皮影戏的台前幕后到底是咋回事儿了。”在唐人居的博物馆内,丁村民间棉纺、曲沃花葫芦、太平面塑、襄汾捏面人等以其精美的技艺,赢得游客的层层围观,不少游客跃跃欲试,在老艺人手把手的指点下,摇动着纺线车,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在这次文化节上,游客们还目睹了流传了千年、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赵雄(花鼓戏)”也就是傩戏的风采,傩戏在观众面前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这椅面上扶手与边柱取圆材、圆润柔和,面下取方材、古朴稳重,下面坐取梯形、四腿侧脚收分明显、腿间施以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8月12日,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胡德生对唐人居文化节展出的首件新品“四出头官帽椅”給予高度评价。胡德生“唐人居”纵论“古家具”,是此届非遗文化艺术节的一个亮点。在现场,胡德生就《明清家具的种类与特征》所作的专题讲座受到游客欢迎,现场座无虚席。唐人居古典家具文化有限公司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晋作家具制作技艺的发掘与传承,截至目前,唐人居先后推出各类家具款式500余种、获得国家专利12项、准备申报专利及申报待批的专利40种,已成长为晋作家具精品的“孵化器”。
民以食为天。活动期间,热情好客的东牛人为来客们准备了9种民间小吃供大家品尝,汾城油团子、曲沃羊汤、山东摊煎饼、河南胡辣汤等免费供应。可别小看这些小吃,其中有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非遗项目。在山东摊煎饼鏊子前,游客们自告奋勇地为摊煎饼的老大娘烧柴火,只见老大娘舀一勺煎饼糊糊浇在鏊子上,木铲在她手里灵活转动,一张煎饼叠把叠把就出鏊子了。早有垂涎欲滴的游客等在那里,热乎乎的煎饼嚼在嘴里嘎嘣脆,鲜美的滋味牢牢地抓住了游客的胃。
8月9日,市作协百名作家抵达襄汾县南贾镇东牛村。作家们实地了解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人居古典家具的制作过程,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品展。与此同时,“唐人居”杯古典家具文化征文大赛拉开帷幕。市作协号召全体会员及社会广大文学爱好者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字弘扬传统,保护、传承晋式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和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其造福于后代。
据悉,截至目前唐人居已推出各类款式家具500余种,获得国家专利12项,准备申报专利及申报待批的专利40种,已切实成长为晋作家具精品的“孵化器”。在文化节上,该公司的首件新品“四出头官帽椅”一亮相,就获得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胡德生的高度评价。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任江波表示,作为一个企业,唐人居能把非遗文化节搞得这么火热,带动周边县市的发展,董事长曹三刚确实起到了一个国家级传承人的表率作用。”
记者 刘晚文/图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