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襄汾县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的总要求,以“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为重点,以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为抓手,明确任务,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四项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农村人居环境“旧貌换新颜”。
完善提质工程。该县对全县45条116.7公里通村公路进行完善和提质,主要是路面工程、路基工程和安保设施,共完成投资4000余万元;天然气工程完成安装民用天然气农户500户,农网改造总投资2000万元,完成10千伏825贾罕线改造和44个低压台区改造;全县造林绿化2.66万亩,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1.9万亩,国家巩固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工程2200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000亩,国家木本粮油核桃基地项目2100亩,现代农业示范干果园区2000亩,植被恢复费项目300亩;绿化村庄5个,共栽植各种花草树木43200余株;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16处,累计投资676万元,受益农村人口5749人,农村学校师生12579名;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工程6所,其中1所已完工投入使用,3所主体完工,2所准备施工;完成建设9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村级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建设已于2012年全部建设完成并免费开放;完成广播电视卫星户户通工程全部建设任务。
农民安居工程。采取货币置换和房屋置换等方式,该县完成2014年陶寺乡贾沙向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112户,2015年地质灾害治理搬迁61户,涉及陶寺乡、大邓乡和永固乡三个乡镇;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确定危改对象,完成危房改造任务710户。
环境整治工程。全县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涉及景毛乡西郭村和新城镇湖李村,目前完成了招投标、签订合同、采购,已开工建设;在乡村清洁工程上,重视先进典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创建新城镇丁村、邓庄镇河坡村、景毛乡南小张村等达标村72个,建设规范垃圾处置点45个,完成新城镇冬安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0个畜禽粪污治理点,盛翔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0个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点,改厕1000座。
宜居示范工程。该县积极开展省、市、县美丽宜居示范村三级联创工作,确定一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古城镇关村,投资149万元,完成村庄绿化补植和相关维护工作,打深井两眼,并完成相关配套设施,建成100m2沼气池一座,农村改厕200户。三个市级示范村,邓庄镇贾庄村已完成打深井3眼,文化公园绿化工程及建设前期“三通一评”手续;新城镇邓曲村完成了村内街道和铁路东绿化;景毛乡南高村完成了提灌站和千亩核桃基地建设以及4个百米深井恢复工作。大邓乡范村等9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各项工程如期开展;申报传统古村落新城镇丁村、陶寺乡陶寺村、汾城镇西中黄村和景毛乡北李村4个,完成了建档工作和保护发展规划。(贾安妮 石凯敏)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