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心田
——襄汾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襄汾县立足传统,涵养美德,深挖孝文化的核心内涵和思想精髓,持续推动了公德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培育了丰厚的精神土壤,带动城市文明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利用多种形式,立体传播,凝聚共识,努力实践,不断深化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惠民,落地生根,提高了基层群众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推动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更上新台阶。
立足传统 涵养美德
襄汾县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经过每天、每月耳濡目染,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正日益影响人们的日常言行,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建设。走进南辛店乡北贾村,粉刷在墙上的几十条浸透着传统文化精髓的孝道标语映入眼帘,特别是走到村民活动中心的“孝和堂”跟前时,还能看到连续两届的“好婆婆”“好媳妇”“大孝子”等照片和辅助的文字,这些都给人以感动和震撼。该村以往有“三多”——“告状的多”“赌博的多”“信邪教的多”,通过邀请以孝治村闻名三晋的贾罕村原党支部书记武永贤入驻该村后,深入挖掘德孝文化中蕴藏的价值认同和实践推动力量,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德孝文化传承实践活动,通过典型示范,以古贤感化今贤,以前贤影响后贤,以老贤培育新贤,促进优秀人物不断涌现,使北贾村成为全县第一个“孝心示范村”。
离北贾村不远的新民村曹文敏家,《新民曹氏家训》被传为佳话。家谱、家训是历史传统文化的载体,至今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曹文敏“读家谱、传家训、树家风”宣传教育活动,就是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讲道德、树家风。在曹氏家风“和、善、德”等的熏陶下,曹文敏家四代人从没有与人红过脸,打过架,骂过街。儿子、儿媳、孙女、孙婿孝敬成风,温良友善,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受到街坊和亲朋称赞。在他们道德故事的感动和被感动中,辐射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造就着一个又一个的“平民英雄”。
在襄汾县,农村德孝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县 直单位孝老文化学习也如火如荼。襄汾县老干部局开展了主题为“孝老爱亲”道德大讲堂活动,以“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襄汾县妇联组织开展了“邻里守望、姐妹互助”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倡议社会传承中华美德、弘扬志愿精神,用互助守望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编织爱心网。
立体传播 凝聚共识
推广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媒体。
去年以来,襄汾县主要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重要栏目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报道、评论、图片、互动等形式,全频率、全时段、全栏目地深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真实鲜活的事例、感人至深的典型吸引了大批受众,为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普及作出积极探索。
越是普通人的优秀事迹,越是日常生活中的感人故事,越能感召和影响受众。从2016年元旦开始,根据《第二届“感动襄汾”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实施方案》,襄汾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投票,将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在网上面向社会进行公示投票,真正将身边的“襄汾好人”推荐上来,充分挖掘和宣传“襄汾好人”先进典型,切实发挥道德模范的引领示范作用,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凝聚正能量,在全县形成“颂扬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去年以来,襄汾主流媒体广泛报道道德模范人物,虽然节目报道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他们的平凡善举却凸显了社会的温暖和人性的光辉。
襄汾县充分发挥红色革命老区的资源优势,在电视台开辟《弘扬三种文化实现弊革风清》专栏,挖掘襄汾红色文化,探寻丁陶革命印迹,讲述军民动人史实,传承英烈光辉历史。把弘扬革命文 化作为重要抓手,用鲜活、生动、亲切的方式开展教育引导,利用红色遗迹等资源,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各地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珍视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宝贵资源,充分运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文化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有着古玩收藏爱好的全县十佳道德模范梁茂祥,积极搜索抗战史志材料,在抗战纪念馆装裱保护进行展出,让更多的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抗战历史。他的微电影团队在《最美火烧哥》《星级茅子》等上线播出。
同时,襄汾县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引导社会向上向善,不断发现典型、培育典型、学习典型,持续释放先进典型的正能量。典型人物69岁的退休共产党员刘学智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在自家小院创办了北贾村夕阳红活动中心,极大地丰富了村老年人的文体生活。襄汾连村7个“剃头匠”志愿为“梦想”义务服务,不到10个月的时间义务服务村民838人次;微电影《最美火烧哥》用身边的凡人善举自编自导自演,让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身边的人看身边的事。把舞台留给群众,让普通百姓唱主角,让市民在“看”中感受“最美”,在“行”中陶冶“最美”,在“学”中养成“最美”,在“唱”中激活“最美”。截至目前,共累计播出消防安全、讲文明树新风廉政勤政、中国梦我的梦、全民健身等公益广告60条,每天滚动播出30余次,全部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文化惠民 落地生根
文艺作品形象生动,是推广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利器;公共文化设施寓教于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2015年襄汾文艺工作者和文化服务单位发挥专长,大量创作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12场“百姓大舞台”系列消夏文化晚会连续闪亮登场,一晚一场,都是老百姓演的身边的人和事,一场比一场精彩,老百姓看得真是过瘾。
广播剧《一双土布鞋》在艺术创作上,深入全国优秀党员马健生活地采风调研,做到剧本、音乐、舞美符合人物性格、语言特色与思想轨迹,将事迹巧妙搭配、编排、组织在剧本中,达到艺术作品最大的包容度和信息量,让每位观众切实感受到好干部有血有肉、好事能学能做。
创作完成26集动画片《大能人解士美》,打造工作新亮点。把襄汾民间文学“解士美的故事”和“七十二呆”进行改编,于2015年2月2日在中国教育台空中课堂首播,山西少儿频道重播。这项工作在全省开创县级台创作动画片的先河。目前,2016年续集正在制作拍摄制当中。
……
两年来,襄汾县通过狠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政务环境更加廉洁高效、法治环境更加民主公正、市场环境更加公平诚信、人文环境更加健康向上、青少年成长环境更加健康平安、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利、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更加持续优美,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起全县人民智慧力量,为经济平稳回升、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把襄汾打造成为了一座更有实力、更富活力、更具魅力的现代文明城市。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中,襄汾县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大胆实践,着力通过搭建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平台,让群众来唱主角,激发和调动起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将一个个襄汾好人的故事从幕后推到了前台,成为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颂的“热题”和效仿的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襄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构成了一道道文明丁陶的美丽画卷,唱响了一曲新时代现代文明的主旋律。
(张生祥 王利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