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新春伊始,襄汾县委、县政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和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调查研究,确定了“十三五”时期“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和今年要着力推进的十项工作,吹响了“十三五”开局冲锋号。
“1234”发展思路,即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总目标,抢抓陶寺遗址开发和“百里汾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两大机遇,解决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基地、新型工业强县、帝尧文化之都、宜居宜业新区四大转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将“1234”的总体要求落到实处,襄汾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全力开好局、起好步。
推进“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建设“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为目标,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激发生产活力,着力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建设、启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湿地工程、创建省级农机综合示范县和抓好小麦高产万亩示范片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扩大“八大园区、两大基地”规模、建设“一县一业”生猪养殖园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提升规模效益;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出产业带动;整合现有龙头企业和品牌,组织参加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和洽谈会,采取“互联网+”模式,开展农产品网上展销和电子商务交易,强化品牌培育;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激发生产积极性,继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激发生产活力;全面完成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示范四大工程年度任务,建设美丽乡村。
推进转型升级,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按照减量化、精细化、规模化、园区化、循环化发展的要求,围绕工业脱困,淘汰落后产能,降低企业成本,扩大有效供给,培育接替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打好基础。推行领导包联企业制度,落实“五抓五保”举措,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节;“提升一批、重组一批、转型一批、淘汰一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新能源项目、做优新型建材产业、发展高端铸造和轻工业,补齐产业短板,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推进旅游开发,着力培育新兴支柱产业。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优先发展方向和动力转换的首要突破口,坚持“一三四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高扬“帝尧之都·中国之源”这一旗帜,完善全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等规划编制,加快景区建设,完成陶寺遗址博物馆项目立项、征地拆迁、手续办理,启动主体建设。加大陶寺遗址申报国家考古公园力度,启动观象台复原、宫殿区、墓葬区、宫城墙展示工程,加强遗址核心区环境优化工作,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强化资源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文化产业,举全县之力推动旅游开发,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推进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按照全市“一城三区”战略部署,围绕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目标,立足县城、开发新区、辐射乡村,统筹抓好河东改造提升、河西完善配套、滨河新区开发、四大集镇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六大工程,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城镇建设、推进路网工程、狠抓城镇管理,突出县城引领,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六位一体”推进机制,按照持续巩固一产、改造提升二产、大力发展三产的原则,充分发挥好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一批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我省列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地区协作发展战略规划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领导包联、工作例会、对口推进、考核奖惩、24小时直通车等项目推进机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推进“三个突破”,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引深科技创新、金融振兴、民营经济“三个突破”,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发挥好金融要素的支撑作用。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扎实开展三送活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提升民营企业发展能力,发挥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
扎实推进安全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实行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乡镇政府属地监管相结合,严格落实监管责任;督促企业负责人主动保障和加大安全投入,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法定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有效治理隐患。从严追究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严控各项污染物约束性指标,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美丽襄汾。狠抓节能降耗,引导企业延伸循环经济链条,实施全省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和全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项目;突出减排治污,启动汾河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湿地工程,落实国家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实施造林绿化,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重点抓好三北防护林等林业工程,并规划、启动滨河东路景观林带建设。
推进社会治理,确保社会和谐有序。深入推进六权治本,落实和承接好上级取消或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严格执法程序,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建立完善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决策“五步走”程序,加强政务公开,强化权力制约。强化法治建设,引导群众通过法定程序理性表达诉求,形成自觉守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氛围;引深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最大限度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全面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快基层综治机构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实施精准扶贫,组织实施“五个一批”脱贫攻坚工程,开展贫困大学生帮扶和“雨露计划”,统筹协调驻村帮扶工作,发挥好“第一书记”作用,加快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优先发展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充实师资力量,确保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提升健康水平,加快县医院河西新院建设,确保中医院投入使用,启动县妇幼院门诊住院楼工程,完成南辛店、西贾卫生院建设,实施村级卫生室改造,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农产品、食品标准化检验检测试验室建设,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推进创业就业,完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长效帮扶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落实农民工进城务工和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促进各类人员充分就业。强化社会保障,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加强社保基金征缴管理,做好低保、救助和优抚等工作,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繁荣文化事业,办好节庆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健全公共设施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郑少婕 陈晓璐)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