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襄汾县大邓乡神坡搬迁移民工作开始至今已有一个年头了,这一年多来,我们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基本完成了搬迁任务。现在,回首走过的这段岁月,我们记忆犹新、感悟颇深,给人启迪,耐人思索。
背景与原因
大邓乡神坡村,位于襄汾县东北部边远山区,东与浮山县、南与翼城县接壤,下辖6个自然村。随着上世纪60年代末山西省四家湾金铜矿的建址、投产、为国家贡献了大量优质的矿产资源而广为人知。但多年的资源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结构,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加之多年的雨水渗透、采矿放炮等,导致矿区及周边多处出现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沟北、沟南等自然村道路中断、耕地塌陷、民房拉裂垮塌。矿区内发现有一处大型滑坡体,滑坡后缘是沟南自然村居民区。该滑坡为现代滑坡,正处于蠕滑变形阶段,在降水、地下开采等因素的作用下,再次滑动的可能性较大,所有这些严重威胁了沟南自然村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矿区内地面多处发生沉陷、塌陷,且有不断加重之势。2010年11月17日,沟北29号铜矿体北100米处,突然出现了出现了东西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深约15米的塌陷区。2011年4月28日,在沟北21号矿井附近,有7名村民上午在地里播种玉米,还在地里的杨树下休息,等他们下午再去,一株10米高的杨树已经塌陷的不见踪影。多年来,乡村干部与广大群众多次向上级反映,始终没有得到妥善彻底解决。受灾村民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外出租房、有的对已严重变形的房屋进行支撑加固。搬迁之前,仍有大部分村民居住在灾害区的危房中,生命财产安全时刻都处于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威胁中,整日提心吊胆,苦不堪言,地质灾害问题成了历届乡党委、政府和灾害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的一块心病。
2014年12月12日,襄汾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大邓乡东山地质灾害问题,在县上可用财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决定拨付专项资金对神坡村灾害区68户村民实施整体搬迁,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列为了2015年度全县十件实事之一。得知这一消息,广大村民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由此也就拉开了神坡搬迁移民工作的序幕。
决战与过程
搬迁移民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思路可以借鉴,但为了实现汛期来临前基本搬迁完工的目标。我们一班人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不分昼夜,边摸索边前进,在否定了聘请专业机构评估的方案后,神坡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了根据每个院落内房屋建筑质量及居住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六类标准进行补偿办法,在征求群众意见的时候,有部分群众认为分类补偿人为因素大、不易操作,群众难以接受。
在综合各类因素的基础上,乡党委、政府及时拿出了更为具体、更切实可行、更便于操作的补充方案,将补偿标准进一步做到了细化量化,以当时平川地区建房、山区打窑洞费用为标准,以搬迁户房屋类型、数量进行换算。这一方案的出台,得到了搬迁群众的普遍认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主要是把握了以下五个方面,确保了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是强化领导。为了贯彻落实县政府常务会议精神,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搬迁移民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下设办公室、受理审核组、监督管理组、房屋拆除及后勤保障组,职责到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讨,确立了“调查摸底—征求意见—制订方案—代表为主—纪委监督”的总体工作思路。我们多次深入到沟南、沟北村组61座院落的68户群众家中,挨家挨户、一对一进行座谈,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并对每家每户的房屋、窑洞等建筑进行现场拍照、登记造册,让农户当事人签字认可,为后期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深入宣传。对于搬迁工作,刚开始群众反应冷淡,通过我们多次走访,才了解到群众对补偿标准不满意,不少人参照城市棚户区拆迁补偿和开发商品楼标准,从内心感到每户至少能补偿几十万;还有部分群众私下传言,是当地矿山出资进行搬迁,因此,觉得基层政府截留了部分资金,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抵制搬迁。当了解到群众的真实想法后,我们在及时给上级领导做好汇报的同时,分组深入农户有针对性地、耐心细致地对其进行宣传解释,才基本打消了群众的疑虑,从而打开了工作局面。
三是严把政策。为了确保搬迁政策的统 一性和公平性,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政策的要求,坚持做到“五个一”,即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一套人马、一包到底。我们一方面通过进村入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促进大家思想认识转变,对群众提出的某些不合理要求,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另一方面坚持搬迁政策执行的一致性和公平性。在入户调查、签订协议、发放补偿资金等环节都做到了公平、公开、公正。
四是规范程序。先是由搬迁户自愿提出申请,再由工作组成员与搬迁核实组成员共同对拟拆迁房屋数量、类型及质量进行确认,并召开专门会议评估。评估结束后,当场向搬迁户解释评估结果,群众无异议的填写搬迁登记审核表,审核表经工作组成员、搬迁核实组成员和搬迁户共同复核签字后生效;有异议的当场提出,工作组在对异议进行研究之后向群众耐心解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不强求、不强迫。
五是完善资料。搬迁工作是一项既繁琐而又来不得丝毫马虎的事情,我们本着对群众负责、对上级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不怕麻烦、不图一时轻快,对每个搬迁户都建立了档案,实行一户一档。
六是善后处理。针对群众搬迁后的土地耕种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历年平均产量,县里每亩地每年补偿农户250公斤小麦(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地除外),按小麦价列入财政预算,消除了群众后顾之忧。针对群众搬迁后居住分散,参加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极不方便的实情,我们根据乡里安排,实行村干部分片包联责任制,对居住在翼城、曲沃、侯马一带的群众由村委主任马红珍负责;对居住在尧都区、襄汾一带的由支部书记孙兆河负责,确保不漏一户。对孩子在外打工、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安排专人上门服务,确保搬迁群众生活稳定。
思考与启示
“住在山上白天晚上焦心,尤其连雨天,总担心房子塌了陷了,多少年吵搬迁总也没动静,这回迁下来住,总算能睡上囫囵觉了”“就是没地种菜、夏天太热、不好串门,慢慢适应吧,总比不要命强!”神坡村沟南自然村的王希莲老人和邻居们唠着家常如是说。去年4月,她领到了政府16万余元搬迁补助款、得以从四家湾金铜矿地质灾害区迁至翼城县下高村定居,告别了担惊受怕的日子。
神坡移民工程虽然是一项灾害区内群众早就期盼的民心工程,然而,要让灾害区内的68户、200余群众告别故土、搬迁家园,遇到的抵触和阻力可想而知。我们工作组能在短短的三个多月用心用力用情工作,“啃”下这块“硬骨头”,完成移民和房屋拆迁。它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作为党的基层干部在面对各项艰巨、复杂、繁重的攻坚任务时,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重视是做好搬迁工作的核心。乡党委、政府自始至终把搬迁移民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协调、亲自督战,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具体主抓、具体落实,工作组成员齐心协力、扑下身子、合力推进。具体工作中,对能在一线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对一些不好把握的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召开专门会议商讨处理。
2、阳光操作是做好搬迁工作的关键。搬迁工作坚持按照“政府主导、群众自愿、阳光操作”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实施。在入户核查、会议评议中,对群众有异议的,坚持张榜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公开监督,做到了实施方案、鼓励办法、评定结果全程公开,让搬迁群众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 权和监督权。
3、心系群众是做好搬迁工作的源泉。神坡村地处山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工作组成员面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带着对移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心系群众,无怨无悔,积极投入到移民搬迁工作中。工作中,大伙儿放弃双休日和节假日,吃住在村里,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和随时有塌陷、崩塌、滑坡等危险发生的可能,爬山涉沟,深入农户危窑中,一尺一尺量、一项一项记,凭着手勤、腿勤、嘴勤和诚心、细心、暖心,推动了搬迁移民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4、认真执着是做好搬迁工作的保障。要想办成一件事,尤其是在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时候,只要有一种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和一股求实创新的开拓精神,就会千方百计动脑筋想办法、一心一意下工夫干成事。从这次搬迁的实践来看,工作之初,移民不理不睬不签字、不冷不热不外迁,甚至个别群众网上发布个人言论,一时出现了工作组同群众“贴不上身、说不上话、坐不到一块”的被动局面,但工作组的成员靠认真、靠执着、靠舍我其谁的责任意识,带着让灾害区群众尽早远离危险的紧迫感,苦口婆心、逐户逐人、面对面地做政策宣传解释,换来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保证了在汛期前安全搬迁。
搬迁工作任道远,群众利益无小事。神坡移民搬迁工作只是一个开始,东山地质灾害区移民搬迁工作还远没有完成,还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按照上级规划完成搬迁任务,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丁华 邓新年 毛曙 峰张立)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