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北贾村:传统文化在这里根植发芽

2016-03-29 10:02: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弘扬传统文化 筑梦“美丽北贾”

——襄汾县南辛店乡北贾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

  临汾新闻网讯 襄汾县南辛店乡北贾村,有村民410户,1386人,耕地2970亩。这个村是纯农业村,集体经济甚微,农民主要靠种植业和外出打工谋生,经济发展滞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北贾村委会请来了讲孝先贤人士——武永贤,授予他“荣誉村民”称号,并聘请他担任村委会顾问。

  武永贤是襄汾县南辛店乡贾罕村的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在任职期间,因致力于把贾罕村创建成全县第一个文化村,竭力“传承国学经典,推行以孝治村”,而闻名三晋。2014年还被评为“感动襄汾十大人物”之一。他于2014年农历正月初一入驻北贾村,开始了他用传统文化教化村民,筑梦“美丽北贾”的探索。

  “五个一”为抓手深耕厚植核心价值观

  北贾村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开展了“一中心”、“一堂课”、“一面墙”、“一喇叭”、“一帮人”等扎实有效的德孝文化活动,后进村亦有正气与正能量。

  “一中心”是由刘学智牵头创办的“北贾村夕阳红活动中心”。他从襄汾县卫生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回村后,看到村里的老人们夏天赶荫凉、冬天晒太阳,常年无所事事,且封建迷信思想严重。于是于2002年正月十六在自家院里创办了“夕阳红活动中心”,每周开展两次活动,主要是学习科学健身知识和开展文娱演唱,已经坚持了15年。为此,这个村被国家老龄委授予“关爱老年人模范村”。

  “一堂课”是弘扬德孝文化的主阵地“孝和堂”。北贾村经多方筹资,于2015年8月,兴建了一座建筑面积240平方米,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小礼堂,起名“孝和堂”,正中大屏幕上喷绘了“种德收福”四个大字。从此,北贾村有了教育平台,经常组织村民学习传统经典。用国学经典教化村民,培养村民仁慈善良的道德情操,达到“以德树人、以德立村”的目的。

  “一面墙”是村口那些粉刷在墙壁上的一条条浸满传统文化精髓的孝道标语墙,还记载着村民们争做好媳妇、好丈夫、好儿子、好婆婆的先进事迹。

  “一喇叭”是北贾村利用传统媒体小喇叭,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弘扬传统文化,教化村民。去年冬天,他们办起了无线广播,如今已有七十多户通了喇叭,每天播放“弟子规”、“孝经”等经典,让村民经常接受教育。

  “一帮人”是通过讲一篇《弟子规》、一堂德孝课、一段好故事,净化着一批村民和干部。北贾村“模范丈夫”贾喜成13年如一日地侍候瘫痪在床的继母。继母过世后,本想安享晚年,没想到老伴也得了脑血栓,四、五年来贾喜成精心侍候老伴,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村里人都夸贾喜成是个好丈夫。孝心媳妇王喜玲勤劳、善良、贤惠,对公婆特别孝顺,2015年王喜玲被村委会评为“好媳妇”;“孝顺媳妇秦彩霞,侍候公婆人人夸。病重期间大便难,不嫌脏臭用手挖。每天再忙也问安,三天两天来洗涮。几个媳妇争相干,带头四媳是彩霞。”这是“好媳妇”秦彩霞的宣传标语。秦彩霞,2015年被村委会评为“好媳妇”。她这个家庭2014年被评为“孝悌之家”。和谐家庭关胜有家,他的大儿子关智勇,热心公益事业,为村里修泊池、建孝和堂、关心夕阳红活动中心、为学校为孝和堂捐款捐物;二儿子关智红,身为一村之长,带领全体村民,一起共建孝心示范村……

  “八抓”打造“孝心示范村”

  抓打造“孝心示范村”名片,响亮提出“孝心北贾”的口号。由于村里经济落后,甚至连村名标志都没有。武永贤把在路边闲置的一块用水泥制作的碑石,拉回村里,请村里的书法家在碑石上用红漆刷写了“北贾孝心村”五个大字,然后将这块碑石树立在临夏公路通往北贾村的路口,甚为引人注目。碑石的竖立,宣示了武永贤这个老年志愿者把北贾创建为全县第一个孝心村的誓言。

  抓标语宣传,用传统文化凝心聚力。他们以“弘扬孝道”为主旨,刷写了200多条标语,让村民耳濡目染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

  同时,村两委还做出决定:不孝敬父母者不能当村干部、不能入团入党、不能参军。

  抓组织村民学习传统与经典。他们翻印了《孝经》《弟子规》《太上感应篇》等儒家经典,无偿发放给每户村民,每周学习两次,目的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怡情养性、涵育文明的作用。

  抓表彰先进,让大家学有榜样。在村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大孝子”、“孝悌之家”、“北贾贤人”等先进模范人物,为村民树立学习榜样。两年共表彰了43个先进人物和模范家庭。

  抓创立“村训”,为实现“文明北贾”的目标奠定基石。北贾村的村训是:“举孝向善、厚仁重和”。“人性美”,美在哪里?经村两委和村里有识之士共同商讨,大家认为:对父母和长辈“孝”,对社会“仁”,对他人“善”,全村人“以和为贵”建成“和谐北贾”、“仁义北贾”、“好人北贾”。

  抓家训、家规和家教,让文明新风走进每家每户。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家训文化有了新发展,与时俱进,有的定的是“诗书传家”,有的定的是“书香传世”、“孝悌传家”,有的干脆用大白话,把“辈辈孝,代代传”作为家训。

  抓弘扬乡贤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北贾村从在外工作的人员中寻找,从退休回村的干部中找,从历任村干部和退休教师中找,发现了一批新乡贤,并从乡贤们的“乡愁”中看到他们反哺乡梓,支持与支援家乡建设的宏图大志。村干部通过书信、电话、微信等形式,与他们取得联系,新乡贤为家乡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抓开展文娱活动,陶冶村民高尚情操。每月1号、16号举办两次文艺演唱会,他们还采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举办了一场“讲故事话孝道”的活动,五个被评为“好婆婆”、“大孝子”、“好媳妇”的村民在孝和堂现身说教,感人至深。

  仅仅两年时间,北贾村已初步改变了落后面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张生祥 曹文敏 王利平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