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邓的“美丽”蝶变
——襄汾县大邓乡创建“省级卫生乡镇”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早春三月,走过一座仿古式汉阙后,就进入了襄汾县大邓乡地界,只见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一排排挺拔的杨树已经粉刷一新,修剪整齐的柳树下,保洁员正在清扫道路、平整路肩,处处呈现出一片和谐、文明、美丽、团结的景象。近年来,大邓乡连续将乡村清洁工程列入全乡重点工作范畴,以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为出发点,以整治乡村环境卫生为突破口,强化组织领导,采取得力措施,深入持久地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多次荣获襄汾县乡镇评比流动红旗,2014年被临汾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市级卫生乡镇”,2015年被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省级卫生乡镇”,其所辖赤邓村、吉柴村也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村”。
“成绩的取得不容易,不是做做样子就行的,得真抓实干!”大邓乡党委书记梁彦明说。
大邓乡是张良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民风厚道淳朴,有较好的环境卫生基础,然而各村情况不一,全乡21个行政村既有农区型村、山区型村,又有工矿型村,为了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大邓乡结合实际情况,在乡一级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指定一名班子成员为具体负责人,其他人员协助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环境整治工作的指挥、调度、协调和督导检查;在村一级,实行了乡村清洁工程一人负责制,即一个村确定一名村主干,负责所有涉及乡村清洁工程的工作,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包片片长、包村干部、“两委”主干全力配合,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共同扑下身子搞环境整治。
组织领导加强了,其他举措也要跟上。大邓乡乡村清洁工程具体主抓领导、乡政协联络组组长张红亮说,首先,广泛宣传,不仅有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多种形式,更是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和《大邓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倡议书》发放到了每家每户手中,营造出了浓厚的社会氛围。其次,采取抓典型、树精品的办法,在全乡“三纵三横”的交通主干线上整治出赵神线范村——小邓段和酒庄大道赤邓——大邓段两个示范路段,在村庄卫生整治和村容村貌卫生整治上,将赤邓、吉柴两个村子打造为卫生整治标准村,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的示范形式,调动起全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乡上下迅速掀起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热潮。
搞清洁卫生,最主要的是要落实制度,大邓乡严格资金管理制度,确保环境整治资金“一季度一拨付,乡里不截留,村里不乱花”,专款专用,足额到位;健全保洁清运人员选聘管理奖惩考核制度,实行制度化、动态化管理,选聘保洁员时,在责任心强、干活勤快的前提下,优先选择家庭困难、身有残疾的人员,以此对他们进行帮扶,根据工作情况,对不合格的保洁清运人员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保洁清运队伍精干高效;完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对各村的垃圾填埋场统一制定标准,规范化建设,建立防尘围墙,设立明显标志,专人管理,确保垃圾全部进场、及时填埋,不造成二次污染;采取突击检查、定期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结合的办法,做到每周一汇报、每月一评比、每季一小节、全年搞总结,对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形成了促进你追我赶、创先争优工作的态势。截至目前,该乡共聘用各类保洁员75名,安排卫生监管员21名,向各村发放垃圾桶3596个,垃圾运输车12辆,新建固定清洁池200个,垃圾中转站50座,重新整理垃圾填埋场等卫生设施21座,各村划分责任区,制作大型环境卫生专项版面21块。
一条条制度、一项项措施、一个个数字记录着大邓乡创建卫生乡镇的坚实步伐,也展现着大邓乡乡村面貌的美丽蝶变,而群众的声音是这项成果最好的佐证。
“现在年纪大了,出去打工都没人要了,我们给村里当保洁员呢,既能挣工资,又能给大家创造一个干净舒心的环境,肯定要好好干的,上次检查的来,我们村的面貌可让他们惊讶了一把,其实检不检查一个样儿,都是这么干净!”已经做了三年多保洁员的上西梁村村民李淑贵笑着说。
“自从有了保洁员,我们村干净多了,乱倒乱扔的情况也明显少了,大家慢慢都养成好习惯了。”赤邓村村民段雪珍说。
民心就是尺度,群众就是力量,环卫百姓受益,环卫凝聚民心。如今,在大邓乡随处都能见到主动捡拾垃圾、清扫卫生的人群。环境卫生整治取得了丰硕成果,大邓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国新却没敢有丝毫的松懈,他说:“环卫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将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断将环境卫生整治推向深入,让大邓乡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总目标,强化特色农业、新型工业和文化旅游三大基础,突出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乡村清洁、民生事业、安全生产五个重点……”在大邓乡2016年的工作“大盘子”中,乡村清洁工程仍然是重点工作之一。在环境卫生整治的道路上,大邓乡再次迈上了新的征程。
(贾安妮 晁东峰)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