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村里的第一口机井,过些日子我就能吃到自家水,我和乡亲们都很高兴。”7月10日,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村民王仙枝乐得合不拢嘴。
当天,记者来到陶寺村饮水工程施工现场时,机井周围聚集了村“两委”干部和很多来“看热闹”的村民。望着滚滚喷涌的地下泉水,大家个个喜笑颜开、一片欢腾,村民们期盼已久的吃水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
“陶寺村耕地面积6700余亩,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经济物种种植,以中药材为主。陶寺村是当地出了名的吃水困难村,由于受地理因素制约,加之经济条件差,村里没有一口机井,吃水难一直是村民的‘心头事’。”陶寺村村委会主任刘慧峰开门见山地说,全村3045口人长期处于借水吃的状态,村民吃水困难,更别提灌溉庄稼,逢上旱年,粮食减产,久而久之,村民种地也没了积极性,大家不愿在村子里待着,大多都外出打工了。
多年来,缺水是制约陶寺村发展的瓶颈,吃水难是村民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2014年11月,陶寺村新一届村“两委”上任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班子成员多次开会商议此事,研究解决方案,“打一口机井”被提上了议事议程,从那时起,村党支部、村委会就下定决心要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村里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次请技术人员现场勘测,需找合适打井地点,于今年3月开工打井。他们克服变压器、用水问题等诸多困难,打450米深水井1眼,成功打出了深井水。新打机井旁,还建设了一座120立方米的蓄水池,通过蓄水池将水源通到每家每户,彻底解决了村民们生活、生产用水难题,村民对此拍手叫好。
陶寺村是个典型的缺水村,这里村民饮用水都来自于几口多年前打出来的老井,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旧井出水量严重不足,村民家中会时常断水,大家只好四处找水。用水困难、无水灌溉,成为村里最棘手的事。今年63岁的王仙枝,在陶寺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她深有感触地说:“多年来,村民们或者是在一里外的老井里挑水、或者用平车到周边村拉水吃,或者购买每车15元的生活用水。每天洗菜、洗碗、做饭、洗衣服都是用很少量的水,免得浪费。”村民梁慧娟指着井架旁不断喷水的管道,乐呵呵地说:“村里曾经安装有自来水管道,由于年久失修,造成村民吃水难。现在好了,井打好了,就再也不为吃水、用水发愁了。”
为了这口井早点打出水来,让老百姓喝上好水、干净水,打井队员们加班加点的干,夏天炎热,简易的帐篷里温度很高,中午在帐篷里简单做点饭吃了,吃完了接着干活,他们日夜忙碌着,为的是让老百姓早点用上水。
“我们这个村是个缺水村,别说浇地,就是吃水都困难,他们帮忙打井,我们能不高兴吗?能不激动吗?”采访接近尾声时,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华满怀信心地说:“井打出水来,出水量每小时在30立方以上,井打好后,我们将积极落实机井配套设施,将水送到群众家里,在满足全村人的饮用水需求后,解决生产、灌溉用水问题,发展农业生产,推进新农村建设。”
记者 范韶华 杨文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