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强化法律服务、提供法律保障是司法行政机关的重要工作职能。如何解决群众工作、生活中遇到与“法”相关的难题?对此,襄汾县司法局党总支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三大职能为主线,为进一步推进“法治襄汾”“平安襄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加强管理 夯实干部队伍基础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多年来,襄汾县司法局党总支不断加强全县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机关队伍整体素质和村级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为了激发全县科级领导干部活力,该党总支将法治建设任务列入全县年度考核内容,实行“一化五查两评”(“一化”即量化年度任务,“五查”即查实施方案、查专人管事、查活动记录、查经费保障、查创建实效,“两评”即考评县直单位、乡镇班子及科级干部)制度,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法治建设格局。
2015年,襄汾县司法局共发放补助4.9万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起……为了彻底解决村级人民调解员的误工补贴和解决调解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该局党总支施行“以案定补”,激发人民调解员队伍活力,规范人民调解员审批程序,加强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了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对于机关工作,该局党总支实行“一月一自查、一季一评比”,激励干警积极作为,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创新形式 帮扶“浪子”蜕变
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治是司法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襄汾县司法局党总支在以往的配备手机定位和人脸识别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形式,帮助“浪子”实现蜕变。为了矫正服刑人员的不良心理,该局党总支在局机关、乡镇司法所和社区管理委员会分别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和国学大师,从道德、国学、心理学等方面对矫正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目前,已举办五期培训,累计培训服刑人员达350余人。
从2013年开始,襄汾县司法局党总支借助手机定位平台,累计向全县社区服刑人员发送励志格言、法律法规、时事政策、道德文化、警示案例等信息200余条,并引导社区服刑人员,以“学信息、常反思、知荣辱”为主题进行信息互动,累计达350余人次,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回归社会。
为了帮助服刑人员就业,襄汾县司法局党总支与县人社等部门协调,率先在全市对有就业愿望但无职业技能的社区服刑人员免费开展SYB创业培训,传授创业知识和资金扶持政策等内容,参训人员达110余人次,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转变作风 促进社会和谐
开展法律服务,提供法律援助是司法部门的应尽职责。襄汾县司法局党总支以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和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法律需求为目标,提供多种形式的法律服务,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了提高全民法律素养,2014年,襄汾县成立了由公证、律师、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人员组成的县政府法律顾问团,参与地质灾害村移民搬迁、县城集贸城拆迁、百里汾河经济带建设项目纠纷等工作,先后出庭诉讼25次,为县政府重大决策和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近百条,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与此同时,该局党总支坚持“按需下派、全面覆盖、属地优先、方便服务”的原则,选派58名法律工作者担任顾问,探索出“三结合三引导两帮助”工作模式(同基层法治创建、普法依法治理、依法维权相结合;引导村干部遇事找法、引导群众自觉学法、引导村民遵法守法;帮助村委规范各项制度、帮助调委会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了方便快捷、优质高效,使群众的基本法律服务需求得到了满足。截至2015年底,该局党总支为村务管理提出法律意见190余条、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0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2件。
基层党建工作任重道远,襄汾县司法局将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思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充分发挥党总支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