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果农吃下了“定心丸”

2017-11-03 10:08:3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一大早,襄汾县南贾村的冯月平就从果园里往镇政府大院赶,她要参加县里组织的电商培训下农村活动。10月26日,襄汾县电商培训下农村暨苹果扶贫对外销售签约仪式在南贾镇举行。来自全镇的200多户果农参加了培训。培训现场,该县电商管理协会与北京国商集团签订了百万吨苹果采购意向书。

  早在8年多以前,冯月平家的果园里也栽种苹果树,但因为品种杂、不会管理,使得产量小、果形不好,所以她一狠心挖了树,引种了红富士新品种,今年适逢第八个年头,套袋11万个,预计能收获5万多斤苹果。冯月平一脸无奈,“这种新品种皮薄、水分大、口感好,外地客商早就联系收购,可是价钱太低,我心不甘情不愿,希望可以通过电商解决销售和价格的问题。”

  冯月平遇到的问题是一个共性问题。南贾镇位于襄汾县西南的汾河西岸,辖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经济收入主要为农作物种植,其中苹果种植是该镇一项重要主导产业。其所产苹果果面端正、色泽鲜红、果味香浓、果肉细腻、汁液丰满,富含维生素,口感上佳。然而,由于市场知名度不高、销售渠道较窄、收购价格偏低,成为冯月平这样的果农“心病”,也制约了当地苹果产业进一步发展。

  据南贾镇党委书记梁高跃介绍,作为农业大镇,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234”发展战略目标,按照“稳定面积、提质增效”的思路,不断加快农业产业调整。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尊重农民意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技术服务、配套设施、电子商务等方式,积极拓宽苹果销售渠道。先后组织苹果产业发展座谈会3次、技术培训5期、电商培训两场。该镇三十多年的种植经验使苹果逐步走向以开展苗木繁育、苹果种植、技术服务、果品储藏、果品销售、旅游观光等一系列的生产服务活动。种植面积辐射东刘、南贾、上鲁、下鲁、张坦、阜宁、西尉、古县等村,种植规模4000多亩,平均年产苹果16000吨,年均销售收入3900余万元。为拓宽销售渠道,解决果农销售难题,助力实现增收致富,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邮政公司和电商协会的努力下,与国商集团签订了苹果扶贫对外销售合作意向书,增强了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的信心,也为精准脱贫和镇域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带来了动力。

  襄汾县邮政公司经理、电商管理协会会长崔烨告诉记者,近年来县邮政公司同电商协会积极组织晋邮惠民邮乐购、乐村淘等电商平台,为当地苹果和一些农特产品面向全国进行线上、线下大力度的销售推广,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县商务局等相关职能部门深入调研培育本地电商,挖掘电商市场潜力,完善当地农副产品源头追溯体系,为打造襄汾农产品知名品牌、促进当地农产品外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