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特别好,每亩地毛收入在1.5万元左右。我家的5亩花椒纯收入应该在5万元以上没啥问题。今年虽然忙点儿、累点,但咱心里美。”近日,在襄汾县姑射山脚下的汾城镇北西城村胡武奎的家里,说起今年的花椒收成,胡武奎掐起手指算起了账。
“今年我们村花椒收入每亩超过万元的多得很,你看看村里新盖的房子,还有路上跑的车子,很多都是这些年卖花椒后买的。”顺着胡武奎指的方向,笔者看到村里盖新房的多了,村民买的私家车也多了。与几年前相比,北西城村旧貌换新颜。
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山脚荒坡退耕还林地多的优势,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全村花椒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产值在6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7660元,让昔日撂荒地成为致富“聚宝盆”,小花椒成为增收的“金娃娃”。
“我们普遍种植“大红袍”,这种花椒的特点是油性大、味香,特别是这种两个、四个一朵的被称为‘梅花椒’,是花椒中的特等货,今年每公斤卖到了百余元。”68岁的花椒种植大户魏永发聊起这花椒致富经先从品种角度说开了。他家的12亩花椒树全是8年以上的盛果树,每亩可以产150公斤干花椒,光卖花椒总收入就在13万元以上。“家里还有余下的4亩地本来种的小麦,现在全种上了花椒,别看树龄小,也有好几千元的收入呢。”魏永发说起花椒来底气十足。邻居打趣地说:“老魏现在走在村里,腰杆子也硬了,说话声音也洪亮了,谁让人家是‘大户’呢。”
“花椒日常管理两个人就足够了,就是采摘是麻烦些。我们今年采摘花椒雇请的就有十七八个人,人工费按照5元每公斤计算,光工钱就上了万。花椒这个东西娇贵,采摘下来就得赶紧晾晒,不然的话色泽和品质就会有所下降。为此,今年还专门买了烘干机,这样阴雨天也不愁了。”说起这花椒种植老魏也讲得头头是道。
管理相对简单,但必要的管理技术服务和配套设施也要跟上。花椒丰产丰收的背后,北西城的花椒技术管理也日渐成熟,配套设施也日趋完善。20人组成的花椒管理技术队经常帮助村民免费修剪、提供技术支持。68岁的胡栓虎是村里花椒管理技术队的队员,他介绍说:“我们这些人接受新技术比较快,自己也有一定的种植经验,经过县林业局的培训后,给老百姓讲解,免费推广花椒技术。我们村里有70%的人口都是靠着种植花椒走向致富路的。”“今年村里又铺设了水利设施,新增了300亩水浇地,配套建设林区生产管理道路4500米,灌溉机井1眼及配套电力、管道等设施,现在70%的花椒地都能浇上水,明年我们再上一批水利设施,加上技术小分队的帮扶,我们村的花椒就成了。”胡武奎接过话茬说,
“这些年,我们一直致力于花椒产业的发展,北西城村是退耕还林非常成功的村子,2002年退耕还林发展了600亩花椒基地,我们重点在品种改良和管理技术培训服务上下功夫,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千亩花椒基地。”林业局的工作人员李俊彦说。
“椒宝宝”成了“金娃娃”,一颗小花椒带动一方大发展。北西城村花椒发展的“蝶变效应”,带来襄汾花椒产业的蓬勃兴起。以北西城为点心,形成了以汾城镇沿西山一带的南西城、大有村、太常村等种植花椒5000余亩。赵康镇汾阳岭沿线2000亩,新城镇蒙亨村3000亩三大基地。并辐射带动了大邓、古城等两个乡镇发展。截至目前,襄汾县花椒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万余亩。小小花椒这个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椒宝宝”正在成为襄汾县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全面小康的一项重要农业产业发展支撑。(焦玉龙 贾玎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