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襄汾县南辛店乡贾罕村的“高峰采摘园”,一种依托互联网的新型经营模式,让绿色农产品从地头直接走上市民餐桌。他叫武高峰,2016年被评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在他看来,学习思想的转变,是农业发展的前提。要把农业作为一种产业去做,经营好做出自己的品牌更是关键。
辗转10余年再选“农业”
1979年4月出生在贾罕村的武高峰,中学毕业后,被县广播局招聘为有线电视安装员,这样一干就是10年,可他内心还是想把家乡的农业发展起来。
1998年,县上号召农业调产,其中一项主导产业是发展大棚蔬菜。武高峰第一时间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回来后,他投资了9000元,建起了占地1.2亩的拱棚,种植西瓜。大棚种植的西瓜不仅成熟早,而且产量高,价格还好。于是,武高峰便开上三轮车卖西瓜。当年的西瓜收入有1.5万元,不仅收回了建棚投资,还有盈余。不料1999年,因棚架质量问题,大棚坍塌。棚子一塌,武高峰干啥都觉得不是心事。时隔一年后,他又用木料支起棚架,种上西红柿,可事与愿违,受损的大棚也无法再用了。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武高峰对果树技术早已耳濡目染。2000年,他又承包了村子周边40余亩旱地。平整土地后,他栽了苹果、桃子、杏和李子。因品种选择的问题,直接导致果子的产量高,却卖不上价,这一年下来,他倒赔了8万元。
赔本后的这些年,他转做建筑行业,待填补之前的发展漏洞后,2011年,压在武高峰心底的“农业梦”再次萌芽,他踏上了农业的征程。这一次,他非常谨慎,更下足了百倍的努力。这一次,他选择了种植葡萄,经营思路也发生了转变。
找准项目 匠心开创新模式
“葡萄管理好,收益特别高,一亩地的效益是种植玉米的10倍。”在河北考察葡萄种植时,种植户的说辞坚定了武高峰的创业路。
2011年,武高峰辗转曲沃、运城、陕西渭南、河北饶阳等地考察学习葡萄种植技术和市场状况。最终下定决心,2012年开始栽植红堤葡萄并试种夏黑葡萄品种。
当季试种成功了,产值还相当可观。武高峰当即决定加大种植力度。2013年,他又栽植了5亩夏黑葡萄。可新的问题又再次发生。这两年,在武高峰摸索夏黑葡萄种植的同时,周边村子的农民见收入可观,纷纷前来讨教学习。武高峰从不吝啬,把辛苦学来的技术全部教给了村民。以至于2013年既是葡萄的丰收年,更是葡萄销路的瓶颈之年。
武高峰在内蒙古有机肥料供货商口中得到消息,那里葡萄相较稀缺。于是他拿着自家产的葡萄向收购商推销时,客商将葡萄放入嘴巴的那一刻,下一秒的回应就是,“拉来的葡萄,我全要,地里还有多少,我们全包了。”为了将周边村子的葡萄销路也打开,他沿路还到了张家口、大同、太原等地推销。各地的客商早已慕名而来,把当季丰产的葡萄抢购一空。
在杨陵农业高新技术会上,他发现了郑州果树所培育的晚秋黄梨水分大、无渣,含糖高,耐贮存,引进栽植后收益相当可观。在前往外地的学习中,武高峰更开创了浇灌牛奶葡萄种植法,并于2017年申请了国家专利。经过他的细心打理及创新管理,每年采摘园的年总收入能达到30余万元。更带动解决周边地区“三八六零”部队的就业问题。同时,武高峰通过微信销售将“采摘园”的果子销往了全国各地,远在福建等地的游客,每年都会慕名前来采摘。
为使园区更好地发展,武高峰更把园区发展为科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目前已实现全部机械化管理。2015年采摘园区投资20万元,建起办公看护房。2016年,投资9万余元,建起270平方米冷库土建,2017年投资40万元进行配套。
心有多大,梦就有多大。下一步,武高峰谈及发展他还想建立生态植物园,再栽植一部分无花果、桑葚。建设大棚,栽植草莓,确保一年四季新鲜水果的供应。记者 祁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