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南贾镇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2019-07-06 09:03: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盛夏时节,走进襄汾县南贾镇,这个位于汾河西岸、丁陶腹地的文明古镇,如今草木葱荣、鲜花绽放,一派生机盎然。

  党徽亮起来、党员动起来,机制管起来、支部强起来,群众富起来、南贾美起来!美丽乡村、幸福南贾背后,正是该镇不断压实党建责任,筑牢执政根基,以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树形象,厚植基层党建根基

  “每天走进机关大院,看到醒目的入党誓词、鲜红的标语,油然而生一种敬畏,并时刻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党员,不能忘记肩上的责任。”南贾镇不少党员干部如是说。

  走进南贾镇党委政府大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鲜红的大字赫然眼前,这8个大字是南贾镇“五位一体”党建总布局的“风向标”。数月来,南贾镇强化党建文化建设,以党建文化影响、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书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南贾镇持续加强“三基建设”,以党建主体文化广场为依托,党性教育基地为核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性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以党校中心为载体,不断创新基层党组学习新方式;以党建走廊为举措,展示党的辉煌历程,形成赶超比拼的竞争环境;以机关通道为保证,粉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弟子规》,用潜移默化的形式引导教育群众,不断激发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短短数月,南贾镇党委、政府机关旧貌换新颜,党组织战斗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群众办事更方便,机关制度更规范,氛围营造更浓厚,逐步形成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支部、一座堡垒”的强大引领带动作用。

  重学习,营造干事创业氛围

  数月来,南贾镇党委、政府坚持开展每日8:30“晨学课堂”集体教育活动,从党委书记到一般人员,依次开展领学分享。与此同时,他们紧密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党性教育手段,开展“党员上党课”活动,通过“乡镇党委书记定时上党课、领导干部入村上党课,支部书记为本村党员上党课”的方式,强化党员的党性意识,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

  “全镇上下的党员干部们都卯足了劲,你追我敢,积极主动开展工作。”见到西牛村党支部书记杨新奎时,他正带领村“煤改气”小组工作人员协调处理天然气入户工作。这样的动力,得益于南贾镇把党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党建学习,在全镇营造了人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环保攻坚战是南贾镇实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煤改气”工程是环保攻坚战的一项主要内容。为确保“煤改气”工程顺利完成,南贾镇提出“两年任务一年完”目标,将全镇未实现清洁供暖的15个村一次性全部纳入“煤改气”工程。在第一批实施的“煤改气”工程中,西牛村并未列入其中。鉴于今年西牛村要实施道路建设,明年再修“煤改气”工程管道不仅破坏路面,还会增加工程成本和百姓负担;而今年实施“煤改气”工程,可直接从阜宁村连接天然气管道,距离近,开挖的土路工程成本也低。为此,杨新奎积极申请、主动加压,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分析利弊,统一思想,使西牛村的“煤改气”工程得以顺利实施。

  杨新奎主动担当作为的典型并非个例。在生态环境攻坚战中,阜宁村村委会主任王海明不分昼夜坚守在“煤改气”工程施工现场,20天时间完成天然气管道铺设;在脱贫攻坚战中,古县村“第一书记”黄睿驻村3年多,解决村内2000余亩农田水浇地问题,辗转奔波千余公里,推销贫困户农产品,真正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四好农村路”建设中,下尉村村委一班人干在前、做在前,清扫路面、协调铺油,解决村民多年来行路难、出行难、致富难的“三难”问题;在防范和化解矛盾风险攻坚战中,镇党委、政府的党员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变“群众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矛盾源头,耐心倾听群众需求困惑,使荀董村搁置10个月的信访矛盾顺利化解。

  抓项目,谋划转型发展蓝图

  南贾以“六个万”为产业支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汾河之滨的南贾行走,像是一场回归乡村、回归大自然的浪漫旅行……

  在以大柴村、仓头村为主的村庄里,积极开发荒山、荒沟,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和培育,成立了利民、盛源等农场,形成了白皮松、红薯苗等万亩育苗基地。

  在以东刘村为中心的村子里,依托独特的地理和土壤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产业,形成了“家家种苹果,户户是果农”的特色产业,建设了红富士万亩苹果基地。

  在以荀董、连村为主产地的村庄里,大力发展地黄、党参、黄芩、远志等中药材种植产业,涌现出了天翔、军龙等一大批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响了万亩药材基地品牌,成为全国重要的药材种植、销售和物流集散中心。

  南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农绿园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仅农绿园一家企业每年可产生猪2万余头,全镇年产生猪近5万头。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通过加工利用,发展了沼气、肥料加工等项目,形成了特色循环经济。目前,襄汾县农绿园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的有机生物肥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新建发酵车间360立方米、生产车间3700平方米、办公楼700平方米,投产后可年产有机生物肥5万吨。

  “唐人居”是襄汾南贾的一个品牌,同时也是临汾、山西的一张名片。作为“晋作家具”的典范,唐人居“晋作家具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形成了集购、销、设计、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实现“晋作家具”万件生产规模,带动了地方200余群众就业。

  万吨粉条加工是南贾打造的一个“品牌化”产业,南刘村是粉条加工的中心。多年来,南刘村通过发展粉条加工产业,成立了高原、春生等粉条厂,同时带动了红薯种植规模,打造的“金田园”等粉丝、粉条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如今,在党建工作引领下,南贾镇党委、政府突出“围绕项目抓投资、围绕产业调结构、围绕落地优环境”,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招商引资和民生改善步伐,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经济民生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描绘出一幅和谐、富裕、生态、宜居的乡村蓝图!

  记者 郑晓军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