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小康路上 李城村的人都没有掉队

2018-07-05 21:18: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6月30日,省工商局驻隰县城南乡李城村第一书记米玲正在村民家中走访,我每次去串门,从不空手,一般就在小卖铺买点水果,有小孩的就带点零食……”现在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她,有什么话也都愿意和她说,村民们也都把她当做“自家人”。米玲笑着说,既然来到农村,就要真心对待,用心付出,给村民办实事,奔小康的路上大家一起努力,一个都不能掉队……

    “你是谁家婆姨?”

    2017年初,扶贫工作队轮换之时,时年52岁的米玲主动请缨。省工商局考虑到她工作扎实且经验丰富,便同意推荐她去隰县城南乡李城村任第一书记。

    到任前,米玲从网上和其他驻村干部的口中了解了村里的概况。4月11日,米玲信心满满地来到李城村,可她第一次来到村口,村民们当着她的面,说出这样几句话:你是省里来的第一书记?你能干了甚哩?你带来多少钱哩?”甚至在一次开会时,有人发牢骚:村里的事情很复杂,跟你说也没用,你能办了什么?”听到质疑的声音,米玲没有气馁,她暗下决心,既然来了,就不能混日子,一定要干出个样子!到村里后,村干部就把米玲加到了村里的微信群里,还没等她和大家打招呼,群里便有人用不屑的口吻说:你是谁家婆姨?”面对这样的局面,米玲连续两个月没有回太原,她与当地的驻村工作队员一起带上水、干粮走家入户,和每一户村民拉家常,了解情况;不到一个月,她走遍了李城村3个自然村的每一户农家,初步摸清了村情,也掌握了贫困户的一些诉求。去年年底换届,李城村增加到6个自然村,村民多了,工作量大了,她从抓好党建工作入手,认真了解党员思想状况,倾听党员呼声,把“两学一做”内容做成小册子,送到每一个党员手上。

    一双鞋引发的爱心

    去年,米玲在第一次走访半沟村(李城村下辖自然村)时发现,老党员马天旺的鞋露出了脚指头,她便悄悄将这件事记在心里。5月底,她回太原办事,到鞋城为马天旺夫妇买鞋。

    商户陈大姐得知,米玲是临汾隰县李城村的第一书记,在为扶贫村村民买鞋,便以超低价卖出这些鞋,还另外捐了两大包新衣,并动员其他商户捐衣帮助贫困村民。

    当米玲把鞋子和衣服送到马天旺家时,老马当即脱下旧鞋试新鞋,发现大出一截。鞋子不合适,米玲总感觉有点遗憾,由于鞋城批发量大,不知有没有货?她试着给陈大姐打了个电话,谁知陈大姐爽快地答复:“正好还有一双39码的,不卖了,给你留着。”去年6月6日,为了表达对陈大姐的感谢,米玲趁着到太原办事的机会,送上了一封亲笔写的感谢信。在感谢信中,太原虎啸诗社社长、九九文学社诗人孔繁贵老师还为商户的善举作诗称赞。

    一石激起千层浪。正是这封感谢信,竟然赢得朝阳鞋城的爱心倡议,而正是这个倡议,又引来众商户的爱心捐献。不到两个小时,众多品牌鞋商户捐助500双爱心鞋。不仅如此,汇大国际广州市辅尔贸易发展有限公司F2山西营销中心也送来了500双爱心鞋。

    令人可喜的是,来自太原的爱心企业家、志愿者们先后捐出2000双鞋、3300件衣服、300条丝巾;还资助了一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帮老乡销梨1.15万公斤

    今年57岁的田万虎是李城村的种梨大户,大伙儿都叫他老田。

    前些年,老田把家里的4亩地种了玉露香梨,根据“三年挂果、四年丰收”的规律,2017年,老田家的梨树产量将达到5000多公斤,单此一项,收入将达到五六万元。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给隰县的果农们当头一棒。

    “玉露香梨被冰雹一打,品相就不好了,而且还减产。商家上门收购时,看了一眼转身就走,一个都没收。”老田告诉记者,这可愁坏了村民,玉露香梨对储存条件要求较高,而村里又没有恒温仓库,没人收购就相当于一年白干了。

    一筹莫展的田万虎想到了村里刚来不久的第一书记米玲。对于田万虎的遭遇,米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帮助所有的受灾户把这些梨都卖出去。”去年9月初,米玲自掏腰包,买包装箱、付运费,将田万虎家的100箱玉露香拉到了太原服装城。

    “虽然品相不好,但口感没有打折,这么好的梨,肯定能卖出去。”果不其然,玉露香绝佳的口感很快征服了服装城众商户的味蕾,不仅带去的玉露香全部卖完,米玲还拿到了不少订单。第二天,200箱玉露香运抵服装城,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9月29日,田万虎家的5000多公斤玉露香全部售罄。

    拿到4万多元的卖梨款,田万虎乐开了花。但米玲没有丝毫松懈,继续想方设法帮助李城村的其他村民销售玉露香。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李城村经米玲销售出去的玉露香多达1.15万公斤。此外,她还为村里的3000多公斤酥梨找到买主。

    “亲人”来了 

    李城村有一个贫困户名叫高爱兰,今年79岁,有眼疾且常年瘫痪卧病在床,两个儿子都有智力障碍,困难可想而知。米玲经常到她家中看望,大娘,你知道我是谁吗?”老人说:是亲人。”重阳节到了,米玲包了三鲜馅饺子送到老人床前,老人边吃饺子边说,从来没吃过这么香的饺子。”在米玲的带动下,一些爱心志愿者也来看望高爱兰,他们带来床垫、米、面、油,还有爱心款和衣服,高爱兰老人的儿子穿上新衣服,高兴得合不拢嘴。

    李城村有位村民叫韩天花,今年已经71岁了,仍坚持操持家务、做农活,里外都是一把好手。她做的饭菜远近有名,制作酱菜、腌蒜更是她的拿手绝活,经常受邀帮助其他村民腌菜、调饺子馅。

    为了帮助韩天花家增产增收,米玲试着借助网络等渠道,将韩天花的传统工艺、无添加剂制作的酱菜、腌蒜推向市场,没想到销售得相当不错。米玲还建议韩天花注册一个咸菜商标,打造咸菜品牌,进一步提升咸菜销量。在米玲的鼓励和帮助下,韩天花信心十足,准备大量种植绿色蔬菜,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米玲还积极帮助村民李林虫打造手工艺品品牌。

    70岁的李林虫和儿媳妇刘凤爱都喜欢缝制手工艺品,包括布老虎、门帘、窗帘、十字绣等,做出来的动物造型惟妙惟肖。米玲将二人的作品发到了网上,收到了许多网友的好评,还有人打电话咨询定做……“其实,基层工作没有那么难干,就是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把他们当亲人,带着感情去扶贫……”米玲笑着说。

    一个都不能掉队

    “真心对待,用心付出,给村民办实事……”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米玲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衷,她亲民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口碑,也得到了市、县、乡各级领导的肯定。2017年米玲被评为隰县“优秀第一书记”、优秀新闻工作者”;2018年2月被授予“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18年6月被临汾市委授予“优秀农村第一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队友们又催促着米玲赶着去苛西村(李城村下辖自然村)入户走访调查。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米玲和战友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正如米玲所说,“既然来了,就不能混混日子回去,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奔小康的路上,大家要一起努力,一个都不能掉队。”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