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内果农在分拣装箱
临汾新闻网讯 又到一年丰收时。初秋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莽原千里,秋高气爽、硕果累累。在这片黄土地上,修枝、浇灌、施肥、套袋……作为我国玉露香梨优质产区、主产区,隰县玉露香梨种植规模逐年增加、产品品质基础好、覆盖小农户范围广,从最初的2000亩发展到目前的23万亩,从蹒跚起步到蝶变升级,从2017年品牌发布到2019年全国知名,一颗颗梨托起8万农民小康梦,以玉露香梨为主的梨果产业已经成为隰县农民脱贫摘帽的主导产业。
多年来,隰县坚持沉淀主导产业,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启“触网蝶变”抱团合作,整合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实现玉露香梨产业品牌化运营,探索出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长效合作机制。
20世纪90年代,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隰县果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联络,引种山西省农科院培育的玉露香梨。经过多年持续试种和推广,全县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挂果面积达7万亩,产量0.5亿公斤,全县95%适合栽植玉露香的乡村实现了全覆盖。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隰县努力拥抱互联网,开启玉露香梨产业品牌化运营的“触网蝶变”之路。
作为中国证券业协会定点扶贫县,2016年9月,中国证券业协会邀请中国扶贫基金会前往隰县开展调研评估。中国证券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善品公社的产业扶贫理念、模式非常创新,在全国其他地区已经先行探索取得成效,所以邀请他们一起支持隰县的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
2017年上半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善品公社便将隰县立项为“互联网+扶贫”项目区,并派驻工作团队扎根一线。“发展产业是脱贫的根本出路,而农村产业扶贫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产品质量不统一;市场不了解,卖不出好价钱。”针对上述因素,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善品公社精准把脉,开出药方。
“最初我们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跟着果业局、技术特派员跑遍了隰县玉露香梨产业主产乡镇和村子,最终确定了习礼村、上司徒村等6个村作为首批项目村,随后注册成立了合作社和联合社。”中国扶贫基金会隰县项目点驻村负责人李爱军说,“我们先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63个,实行农资统筹、农事服务、统一营销,推动了一家一户松散式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由田间地头式销售向集团化、大市场营销转变,实现精准扶贫、互利共赢。”
之后,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隰县发布实施了《隰县玉露香梨优质生产技术规程》和《隰县玉露香梨质量要求》,全县梨果实现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模式。同时,通过强化果农培训、规范四季管理、严格水肥投入、推动分级采收,使全县精品果达到35%,商品果达到93%,果园亩均效益提高30%以上。
在玉露香梨规模化、标准化运营基础上,中国扶贫基金会整合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支持,打通销售渠道,打造品牌影响力,探索构建了“政府+社会力量+农村社区”的合作机制,并依托基金会的品牌公信力和资源优势,整合了各类社会资源有序、系统性导入,逐步对玉露香梨全产业链做赋能提升。
苏宁控股集团首先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近500万元支持这一探索实践,公益资金重点用于合作社培育、供应链能力提升和品牌营销推广。“除了公益资金捐赠外,苏宁也会整合商业生态内的流量、渠道和品牌资源形成合力,支持玉露香梨产业市场竞争力培育,让农户们种出好梨,收到更好的效益。”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将苏宁扶贫实训店开到隰县,这成为隰县玉露香梨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抓手。通过线上的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隰县扶贫馆,苏宁将打通隰县农产品的“上行”通道,进一步引导和拉动以玉露香梨为代表的当地农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通过发展农村电商来帮助隰县实现脱贫。摩根大通也是最早支持中国扶贫基金会“互联网+扶贫”项目的机构之一,从2015年开始通过捐赠资金支持善品公社机构运营和市场活动,带动和帮助项目地区农户和合作社提高农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零售渠道拓展产品销售,增加农户收入。
整合松散农户、统一质量标准、打造品牌影响力,中国扶贫基金会着力破解产业扶贫制约因素,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隰县玉露香梨面积由最初的2000亩发展到如今23万亩,产量由最初的不足5万公斤发展到如今的1.4亿公斤,产值由最初的接近2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8.4亿元,梨果产业带动贫困户5800户、16293人增收致富。如今,隰县80%的土地种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80%的农业收入源于果业,80%的贫困人口依托梨果产业实现稳定脱贫,梨果产业已成为脱贫致富达小康、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在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等机构的整合支持下,隰县沉淀了一批优质的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了玉露香梨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隰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隰县处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交汇期。接下来,隰县将继续完善合作机制,更大力度整合社会资源,重点围绕产业振兴、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构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机制,并探索实践县域层面乡村振兴的基本模式和路径。”
记者 李羿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