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尧都区汾河办事处新西村,不少村民从种粮食变成种草,一次种年年收,而且一年收四茬。这里一片片不断增加的草地,正在逐渐改变村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田中齐腰高的艾草,好管理易种植,艾草给村民致富带来了新希望。
增补增收我来试
艾草别名有很多,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等,村民俗称艾蒿。2017年,尧都区法院帮扶工作队和尧都区汾河办事处帮扶工作队到新西村进行考察时,在新西村的田地、路边看到了野生的艾草,经过详细了解田间种植情况后,将所知的艾草种植信息与村“两委”干部进行了交流。随后,村“两委”干部带领部分村民到临汾尧之艾农业开发公司进行考察,在公司给出的“签合同”“保回收”等条件面前,心里没底儿的村民犹豫了。
就在这时,新西村妇联主任孙红云站了出来,她成了新西村种艾草路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8年开春,孙红云把自己的两亩地全部种了艾草,亲自试验种艾草到底能不能受益。
“一次种,年年收,而且还有公司签订回收协议,我个人觉得这个项目很不错,虽然没人愿意种,但我决定试一试。”孙红云介绍,“两亩地连除草带种植一共用了1500元,种植时我就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全赔,如果能受益,这将是最好的带动方式。”
在所有村民的观望中,孙红云两亩地的艾草顺利长满了田间。第一茬收割的时候,田边站满了围观的群众。
第一茬艾草长得较稀,每亩收艾叶50余公斤,每亩收入300余元。第一茬收割过后,艾草长势旺盛,田地绿油油一片,按照艾草收购公司的估算,第二茬艾草收入可实现翻倍。
既然增收咱也种
“收入少,管理方便”“一年可收四茬,第二茬将实现翻倍受益。”“每公斤艾叶6元左右,四茬能收450公斤左右。”……
村民看到第二茬开始疯长的艾草后,纷纷算起了经济账。2018年6月,小麦收割过后,一大批村民没有再种玉米,而是通过村干部与艾草公司联系签约,纷纷种上了艾草。种植户当中,有不少是缺乏劳力的贫困户。
“我患腰疼、腿疼多年了,种粮还可以,收了粮食拉不回去,特别不方便。”今年60岁的村民武保英分析得有条有理,“看到别人种艾叶受益后,我也决定把自己的两亩地全部种上艾草,一是收割简单方便,二是每年可收四茬,比种粮轻松,而且收入也高,三是艾草作为一种药材,全草可入药,还有随处可见的艾灸诊疗馆所,市场需求一定不会少的。”
2018年6月种上艾草之后,在端午节来临之前,不少村民从田中收割长势较好的艾草拿到市场去买,“五六根一小把能卖两三块钱。端午节前两三天,每天能卖100多元。”
“有的嫌去叶子麻烦,便把艾草割倒在地里,夏天两三天就晒干了,收购公司每公斤2元左右,连秆带叶直接就从地里收走了。”新西村党支部书记冯希杰介绍,“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的菊科蒿属植物,它的地下根越长越多,一年种年年收,对老百姓来说,既经济又实惠,很受老百姓欢迎。”
“既然增收,咱也种。”村民得到受益后,新西村艾草种植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最开始的两亩发展到现在的37亩,并且还带动邻村三淇村村民种植37亩。
抱团创收来致富
在新西村,田里种的,路旁晒的处处可见艾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艾草香。在新西村村委会,六七个妇女每天闲来无事相聚在一起,按照裁剪、缝制、装料、缝合等程序制作艾草枕头,一个个颜色各异的睡枕、抱枕、靠枕摆放成一摞摞、一堆堆。
《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因为艾草的各种药用价值,艾草又被称为“医草”,除了艾灸,不少地方还用艾草作“药草浴”、艾草枕。村民们根据艾草的药用功效开始了深加工。
为了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新西村“两委”干部结合实际,组织村里会裁剪、善缝制的妇女做起了艾草枕头,并与相关企业、市场等积极联系,努力开拓销售市场。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加强与艾草收购企业的联系,同时学习外地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扩大种植规模。”冯希杰介绍,“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成立集种植、收割、加工制作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不断扩大艾草产业链条,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记者 张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