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引领农民创业发猪财
——乡宁县赵垛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乡宁县西坡镇赵垛村吴关学等3户农民成立乡宁县赵垛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赵垛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通过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民创业发猪财,这是目前乡宁县养殖规模最大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
乡宁县西坡镇地处乡宁县西南,东连西交口乡,西临枣岭乡,南接运城的河津市,北邻昌宁镇,素有乡宁西大门之称,是乡宁县煤化工业大镇、西部商贸中心城镇。全镇总面积83.86平方公里,共辖9个村委,1个街道管理委员会,1.5万人。多年来,当地农民依靠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步枯竭和资源整合及煤炭形式在低迷,农民们的致富门路越来越狭窄。
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带领农民创出一条致富新路,担任赵垛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吴关学,与村民吴新泽、吴王章采取股份制形式,开办了乡宁县赵垛养殖专业合作社。他们先后到山西万荣、侯马、五台、河南等地参观学习,开始筹建养猪场。为了使该项目能够成功,他们聘请山西大北农有限公司的专家制订了项目可行性方案,韩国彩虹饲料有限公司也对猪舍的建设方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按设计占地40余亩,总投资1050余万元,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进行规划,2013年11月申请注册了“乡宁县赵垛养殖专业合作社”,经有关部门审批,开始实施工程建设。
在建设中,他们坚持“环保、效能、科学”的原则,遵循“高起点规划设计,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商品化生产”的经营理念,依靠科技全力推进标准化饲养。基地分为办公生活区、养猪生产区和粪污处理区。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600余万元,于2014年11月厂房建设全部完工。其中,办公生活区建成厂内办公室5间114平方米,厂外办公室7间140平方米;紫外线消毒更衣室、化验室、采精房、药物储藏室和门房都已建成。养猪生产区建成种猪棚6座2850平方米,育肥舍40个圈1800余平方米,饲料库1个500平方米,水库1个300立方米;粪污处理区严格排放标准,建有沼气化粪池3个800立方米,干粪堆放库2个200立方米,发酵处理粪便和沼液,可满足小区沼气利用和本村1100亩核桃种植有机肥施用,形成农业循环经济。
2014年,他们已经引进100头优质种猪,选用目前世界最流行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确保种猪质量。引进山西大北农最先进的养殖理念,建设大北农标准化圈舍设施,采用大北农标准的营养饲料和防疫程序,由山西大北农有限公司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目前开始运营,今年7月份开始投产。
2014年,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受到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乡宁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根据该合作社需要提供资金支持的申请,迅速启动县中小微企业“惠商贷”扶持政策,帮助该合作社在县农商行贷款110万元,解决了他们一期工程建设的缺口资金。
目前,该合作社的110万元贷款本息已还清。今年6月份,经合作社申请,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又向县农商行推荐了该合作社支持贷款手续。今年6月中旬,乡宁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乡宁县小微企业服务站、西坡镇小微企业服务站工作人员前去回访和调研。
合作社理事长吴关学对我们说,赵垛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正常运营后,种猪存栏500头,育肥猪1500头,年向市场可提供商品猪8000头,二元杂交母猪500头,优良三元杂交仔猪4500头。合作社采取为贫困农户提供垫资仔猪、饲料、全场技术指导和育肥后包销再扣除仔猪和饲料费用的方式支持农户养猪,可带动本村40户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发家致富发猪财,年产值可达到2550万元。
乡宁县赵垛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由“合作社搭台,农民唱戏”的经营方式,既扩大了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形成规模养殖经济,又为资金困难的农户解决了仔猪、饲料、技术和销售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达到帮贫致富、互利互惠、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值得其他民营企业效仿和借鉴。(曹东平)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