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智民中蜂养殖产业协会:农民致富路上的导航

2015-07-31 09:39: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不久前,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公布了“2015年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补名单,在获得“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962家协会中,乡宁县智民中蜂养殖产业协会赫然在列。在协会发起人王智民看来,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蜂蜜这一纯天然的滋补上品自然有着其广阔的发展前景。瞄准这一商机,2011年6月,王智民根据县、乡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养殖,发展非煤产业、建设绿色农业的要求精神,王智民依托管头镇花家山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多方筹措资金,组织成立了乡宁县智民中蜂养殖产业协会。

    协会选址在管头镇花家山村并非没有道理。这里位于乡宁县峰岭生态景区,植物种类繁多,奇花异草遍地,水资源充沛,有着丰富的中蜂资源和蜜粉源植物,开发潜力巨大,且所产生蜂蜜纯天然、无污染;这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蜂饲养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关技术、信息、管理等体系也较为健全,其产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然而,王智民在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走访后发现,尽管这里土蜂养殖量逐年增大,但大多以分散养殖和土法养殖为主,缺乏养殖和防病技术,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小。

    为了积极应对市场要求,形成规模化养殖,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协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科学养殖、精心管理、瞄准市场、打出品牌”的发展理念,力争用2年至3年的时间,把中蜂养殖工作做到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品牌化,使天然、营养、健康、绿色的蜂蜜走出大山、走向市场。在王智民眼中,这是可期许的未来。

    从协会成立那天起,王智民积极组织会员参加科普知识学习,转变散养户的养殖观念,树立品牌意识、科学养殖意识,进一步加大科学管理力度,鼓励和带动更多农户走上依靠科学进行中蜂养殖;组织会员深入农户,普及中蜂改良和病虫害防治等知识,引导养殖户及时发现并更新品种,增强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在引进开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时,会员力求做到先示范后推广、以示范促推广,注重实用技术的探索、总结和创新,为全体养殖户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采取会员培训及会员带动农户培训的办法,做到会员带动农户参加培训,以“一带三”“以三代五”的培训方式扩大养殖农户的规模,为中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协会还先后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大等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员和养殖能手。

    优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及良好的农业资源环境,促进了协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更多农户通过蜜蜂养殖走上致富路。

    经过半年时间努力,协会由成立之初的两户不到60箱,发展到现在的5个自然村近210箱;培育出花家山、马泉、蒿地沟3个中蜂养殖基地,中蜂养殖达190余箱,占现有总数的90%以上;改良下善村、麦秸峪两户40余箱土蜂,当年户均收入达到20000余元。截至目前,管头镇全镇现有养蜂户200户,其中有重点养蜂户50户,养殖2000多箱(笼),年产优质中蜂蜜10000公斤,年产值达60万元。

    事实上,乡宁县智民中蜂养殖产业协会还在谋划更大的格局:通过中蜂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力争用3年时间再建七八个中蜂养殖基地,发展示范户10个、优质中蜂600箱,逐步将智民中蜂养殖协会的影响向更大范围扩大,真正形成绿色产业链。与此同时,协会还将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积极探索中蜂养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模式与科研院所的有效对接机制,在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大等单位合作的基础上,依托畜牧部门在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养方式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加大对养殖户培训,做好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服务,做到让广大蜂农利益最大化,打造一支“服务会员、带动农民、助农增收、规模发展”的协会工作队伍。(卞志强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