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枣香岭: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7-05-22 09:47: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乡宁县枣岭乡“五个强化”脱贫攻坚侧记

  临汾新闻网讯 苹果、花椒、油用牡丹栽植和生猪、肉兔、肉鸡养殖等一批致富产业,近年来在乡宁县枣岭乡纷纷落地,这是他们“五个强化”推进脱贫攻坚进程中,取得的累累硕果。

  “强化精准识别、强化产业造血、强化全面推进、强化集中力量、强化党建引领”——乡宁县枣岭乡紧紧抓住这一思路,确保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紧紧扭住“精准”核心,枣岭乡坚持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安排项目资金等,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严格实行农户申请、村组评议、村民代表大会审核、村委会公示、乡政府复核,并上报县扶贫部门批准。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该乡共识别出702户,2515口人,识别出6个贫困村;在2015年建档立卡“回头看”时,严格按照识别程序,对照标准、严格条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出列,同时强化动态管理,对于新增的365户、1356口贫困状态的人口列入贫困户。目前,该乡有贫困户52户、148口人。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枣岭乡一班人认为,只有坚持“输血”“造血”两手抓,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拔掉“穷根”。攻坚过程中,他们紧紧依靠得天独厚的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实施产业扶持精准到户,按照选准一个产业、打造若干示范、强化引导带动、加强服务培育的方法措施,鼓励贫困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苹果、花椒、油用牡丹栽植和生猪、肉兔、肉鸡养殖等致富产业。同时,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水利交通、易地搬迁、生态扶贫、教育扶贫,搭建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全面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户短期可脱贫、长期可致富。截至目前,该乡实施产业扶贫有7个村委、66户268人;水利扶贫中共实施水利工程33处,交通扶贫中将实施25条通村公路建设41.85公里,街巷硬化15万平方米;易地搬迁扶贫共分两批进行,包括贫困户45户113口人;在生态扶贫方面,通过确定护林员、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经济林管理补贴、造林专业合作社补贴等帮扶部分贫困户稳定脱贫;此外,该乡积极实施教育扶贫,确保按符合政策的13个村委26户45口人的贫困户按教育扶贫政策全部享受应有的政策优惠。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断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脱贫,不是一时一地暂时的脱贫,而是全面铺开、全面推进的脱贫。枣岭乡因地制宜,整合多方力量,推动乡村干部包联、县直工作队帮扶、贫困户自身努力和社会政策优惠等力量的整合提升。在产业扶贫基础上,实施健康脱贫,构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等保障防线。深入推进贫困村道路、饮水、住房、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壮大贫困村的村集体经济,在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倾斜,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稳步向前。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枣岭乡坚持扶贫工作优先部署、扶贫力量优先保证、扶贫资金优先安排、扶贫项目优先实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最强的干部力量用到脱贫攻坚上,让优秀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大展拳脚,财力上更加集中,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整合运用到精准扶贫中去。同时,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信心,以务实行动拔掉“穷根”。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枣岭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强化村“两委”的致富能力和“第一书记”服务基层能力,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中选拔培养发展党员,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鼓励党员带头投身脱贫致富,为发家致富做示范,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脱贫奔小康;鼓励党员主动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在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扶,激励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全乡各级党组织齐用力,用脱贫攻坚的成果来检验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

  (孙建平 吴志军 刘磊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