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能够成为一家人就是一种缘分,作为儿媳妇,想得到、做得到的,我都尽量满足老人,希望二老快乐地度过晚年……”今年46岁的李新荣是尧都区后楼底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此次社区妇联推选她参加尧都区妇联举办的“家家幸福、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李新荣坦言,自己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应该做的小事……4月20日中午,记者在后楼底社区的服务大厅见到了正要下班回家的李新荣,刚聊几句,她便急着要走,原来按时给患病的婆婆、公公做饭是她每天下班后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为老人梳头
1994年,李新荣和张东结婚,婚后就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丈夫张东每天在外搞运输,李新荣除了忙家务就是帮公公婆婆打理几亩菜园子。2004年,婆婆因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身体渐衰,不能干活;2009年,公公因脑溢血后遗症导致偏瘫,行动不便。几十年如一日,李新荣悉心照顾公公婆婆,没有和老人拌一次嘴,没有和老人红过一次脸,她用行动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一进家门,李新荣便系上围裙开始在厨房里忙开了。家里上研究生的大女儿张嘉琪这几天正好放假在家。她说,妈妈不仅是个孝顺的媳妇,还是家里的润滑剂,更是自己的依靠。“记得那一年,我在师大实验中学上初三,那时候学校要求住校,母亲每周都来看我,并给我送最喜欢吃的羊汤。”张嘉琪说,有一次下大雪,路很滑,本以为这周妈妈不会来了,可等自己下了自习后,才发现妈妈站在校门口已经很久了,虽然头上围着围巾,但是雪花已经飘在了发髻上。当她高兴地跑出去拿到饭盒里热腾腾的羊汤,转身往宿舍走的时候,泪水不住地流……“妈妈就是这样,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愿意让家人委屈,对我们姐弟俩如此,对待丈夫、公公、婆婆也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在家任劳任怨,从来都没有怨言……”张嘉琪说。
“确实是这样,这些年可是苦了新荣……”李新荣的婆婆杨竹叶从卧室里慢慢走出来接着孙女的话说道,她坦言,自己离了儿媳妇就“活不了”了。婆婆杨竹叶说,老两口喜欢住在李新荣家就是因为这个儿媳妇脾气好,能受得了他们,老公公因脑溢血后遗症导致偏瘫,身边更是离不开人,有时候在床上躺久了难免会发些脾气,李新荣都不和他们计较。“也就是新荣这孩子能受得了我们……”杨竹叶笑着说,虽然几个儿子和媳妇都孝顺,但是他们就是喜欢待在李新荣家。那年,她得病住院,孩子们都去医院照顾,忙前跑后,可是做了手术出院后,她才听别人说,自己得了不好的病(癌症),好在手术后,病情好转了,再加上孩子们伺候得好,身体才渐渐恢复过来。
后楼底社区居委会委员李艳菊说,她和李新荣都在社区工作,所以平时她家的事情也比较熟悉。李新荣家两老人都有病,其丈夫又经常在外打工,家里老老小小的事情都是李新荣一个人忙,她不仅能和婆婆、公公和睦相处,还能调解兄弟、妯娌之间的小矛盾,有时候叔伯家两口子吵架,婆婆就会让李新荣去劝解调和,而她总能处理得当;李新荣不仅是家里的润滑剂,工作上也能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社区里杂七杂八的事情很多,难免会遇到一些人说难听话,但是,她从没和前来办事的居民吵过嘴。”李艳菊说。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李新荣几十年如一日,倾情践行孝道,她用朴实、坚韧、善良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并继续用行动默默书写着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在社区传为佳话。记者 郝海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