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穿针引线不输年轻人。在广宣街菜市场西口,就有这么一位82岁的老太太,每天忙着做香包,还能靠这针线活补贴家用,让很多人都羡慕她的晚年生活。
广宣街菜市场西口,总能看到这位口齿伶俐、精神矍铄的聪明老太太,她支着一个小摊,坐在一把椅子上飞针走线,一个个绣工精美的香包就此诞生。
老太太名叫原淑桂,82岁高龄的她性格爽朗,活动起来完全不输年轻人,而说起做香包那更是她的绝活。原淑桂说:我从小就喜欢学习、爱琢磨,有股不服输的劲儿,凡是看见别人做的好东西,回家就自己琢磨做起来,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做好为止。”她对刺绣一往情深,不仅自制香包,还织毛衣、绣鞋垫、缝老虎鞋,平时就支个小摊,一边售卖,一边做着手工活儿。
五彩绳是端午期间最受人们欢迎的。原淑桂老人介绍说,五彩绳编起来既简单又实用,是工薪阶层的首选。”“简易香包,可当钥匙链,也可挂在手机上,或者当衣服配饰。”原淑桂有十几年售卖经验,有人来买香包,她就这样介绍着。而当摊前没有顾客时,她又做起针线活。只见她快速地穿针引线,将碎布里塞入棉花,倒入香草、朱砂和桃叶,最后封口缝起来,五六分钟即可完成一个香包。
在五颜六色的端午香包中,平安”福”长命百岁”……一组绣工精美、颜色亮丽的香包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有圆形的七星瓢虫,也有葫芦形的福袋,还有堆积起来的老虎。说起这些形状各异的香包制作过程,原淑桂表示,这是通过绣、粘、剪、装、缝、穿等一系列工序完成的,全程需要一个多小时。
剪、粘、缝、穿……绣球是原淑桂的香包中制作程序最复杂的,全程制作需要五六个小时。
风雨无阻,二十多年如一日。原淑桂就一直这样绣着,家人知道她喜欢也都支持。用她的话说:出来支摊,既锻炼脑力,活动筋骨,还能贴补家用,所以不管生意好坏,我就按照自己的节奏每天支摊,过了端午,我就卖鞋垫等手工制品。”老人说,现在绣香包完全就是兴趣爱好。这样的日子,她很满足。
记者郭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