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非遗项目“老虎上山”的历史渊源

2018-08-19 21:18: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老虎上山”是流行于山西翼城城乡的一种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它形成于明末、兴盛于清和民国时期,距今已有三百年历史。“老虎上山”历经世代艺人的传承和创新,形成了演出规模宏大、高空表演惊险、技巧要求严谨、观赏性十足的艺术特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2009年5月,老虎上山”入选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历史渊源

    “老虎上山”的创作灵感起源于一个民间传说,早年,翼城有一个叫王二小的樵夫,砍柴归来途中遇到两只大老虎和两只小老虎,四只老虎长啸着向他扑去,危险时刻,幸遇一壮士相助。于是,壮士和樵夫巧妙设局,将老虎一一引上山后杀死,保全了性命。翼城后人依据这一传说创造了集武术杂技为一体的艺术形式——老虎上山。

    表演过程

    “老虎上山”表演大都选在开阔场地。首先,在场中央竖起一根高达15米的老杆,其上用门板搭建一个平台,再固定两把椅子作为“假山”,老杆前后各拉两条碗口粗的麻绳成斜坡状固定起来,形成云梯。

    表演先在平地进行,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一打柴樵夫下山回家,途中遇到“四只老虎”,其仓皇逃命,老虎”穷追不舍,幸遇一壮士拔刀相助,方安全逃脱。壮士先在“山上”(用桌子和圈椅组成)和“老虎”相斗,难伏众虎,灵机一动,便沿绳向上攀登,大老虎”和“小老虎”也踩着颤悠悠的软绳相继向山顶端爬行,看得人惊心动魄。先行上山的“大老虎”不时做着各种动作,或四面张望、或打滚撒娇、或挠痒直立,惊险刺激。随后而至的“小老虎”和“大虎”亲密嬉戏,一会儿“凤凰单展翅”、一会儿“金鸡独立”,动作大起大落;另一只“老虎”则在原地大显神手,窜前跑后,张牙舞爪,逗得人们哈哈大笑。

    整个表演惊险壮观,气势宏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音乐特色

    “老虎上山”的音乐,起初比较单调,只有鼓、锣、点子等。

    后来,翼城县文化馆文化工作者对“老虎上山”配乐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大鼓、大锣、大钹等乐器,吸收了蒲州梆子鼓点的精华,随着气氛的变化,鼓点时而激烈,时而缓和,戏曲色彩浓郁,很具观赏性。

    传承有望

    和其他一些非遗项目一样,老虎上山”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其传承人张连珍说,现在的年轻人都进了城,老人年纪大了,耍不动“老虎”了,后续接班人青黄不接。

    不过,近日在全域旅游的大环境里,老虎上山”这一绝活又恢复了青春,招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成了推动翼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又一张招牌。

    (董文达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