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滦古会”唱响翼城文旅大戏

2019-04-17 09:23: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历史情景剧《晋祖传》

  临汾新闻网讯 “翼城,一个有戏的地方。”意蕴丰富的双关语里,有久被戏曲文化滋养的自信表达,也有当地谋求县域发展的自勉和希冀。

  在这个意义上,“翔滦古会”已成为翼城展示深厚文化底蕴的窗口,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载体。

  ■古会办出新气象

  4月11日,南梁镇牛家坡村,64岁的郭玉兰和老姐妹们一大早就赶到了主会场,她们正翘首以待庙会的开幕。

  郭玉兰们所期待的庙会,就是“滦池庙会”,历史渊源一直可以追溯到古晋国。每年农历三月,当地群众都会以祭水的形式祈福禳灾,祈求五谷丰登、幸福安康,而所祭祀的水神即为当地先人栾成。

  栾成,晋昭侯、哀侯时任大夫,在曲沃伐翼之战中被曲沃武公俘虏,因宁死不屈而被杀。为表彰栾成忠君爱国,此后的晋小子侯封其为将军,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谁知,掘墓时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人们便以石筑池,取名滦池,在水旁建庙祀之。宋徽宗时又封栾成为乔泽神,由此,栾将军祠始改称乔泽庙,并沿用至今。

  由于三月初八为栾成忌日,为缅怀这位先人,每年滦池周边村庄都要进行祭祀,当地人称之为“打幡祭水”。每年一小祭,12年一大祭。因种种原因,“打幡祭水”活动曾一度中断,但古庙会却年复一年地流传了下来。庙会期间,各村的舞龙、老虎上山、抬阁、高跷、花鼓等民间社火及戏剧都要到滦池边表演。

  滦池所在的南梁镇位于翔山脚下,而翔山因形如鸟舒翼,凌空欲飞,翼城因此得名。2011年,当地便将这一流传千年的祭祀活动冠名“翔滦古会”,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翼城县举办了“翔滦古会”暨翔山连翘花观光文化旅游节,使中断了27年的古庙会迎来曙光。经过两年的探索,“翔滦古会”被不断赋予新内涵,目前已发展成为融合庙会、文创、遗迹、水乡、花海、农庄、民居、工业、小吃、林果等特色元素,集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商业流通于一体的大型盛会。

  古会办出新气象。今年的“翔滦古会”紧扣“翼城,一个有戏的地方”这一主题,意在打造妙趣横生、文化丰富的魅力景点。作为承办方,南梁镇以食在翼城、玩在翼城、购在翼城、乐在翼城、美在翼城5项活动为主线,设立了“美食一条街”,让广大游客在品尝翼城风味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乡间的惬意。在“文创一条街”上,由镇妇联组织的7位老艺人现场表演剪纸、刻字、布艺、根雕、泥塑、书画等手工技艺,展示了独具翼城特色的传统民俗绝活;与此同时,推出了翅果油蜂蜜、山野菜、翔山虎、柳编等农产品、地方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古会期间,从翔山脚下的滦池出发,沿全省第一条农村旅游公路——舜王坪旅游路,举办了首届“翔滦杯”公路自行车越野赛。同时,还有醉美翔山踏春、滦池文化探究、霍光故里追溯等精彩的登山、文化研究活动……可以说,在与时俱进的活动形式中,“唐尧故地、晋国源头”的历史文化元素已经融入了“翔滦古会”的每一个环节。

  ■一个有戏的地方

  “背弓捉刀带随从到山林打猎,子于以弓射杀独角犀牛,将牛皮带回献给王兄……”

  这是新编历史情景剧《晋祖传》的一幕,其中的主人公“子于”就是被视为晋国始祖的唐叔虞。

  台上,58位农民演员的质朴表演总会赢得阵阵喝彩,台下的郭玉兰看得心满意足,“就好逛庙会、看戏!”她坦言,这样的爱好与自己身处“有戏之城”不无关系。

  郭玉兰来自南梁镇武池村,村中有一座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戏台——乔泽庙舞楼。

  戏曲属于高台教化的艺术形式,戏台便是体现戏曲的重要载体。晋南是戏曲的摇篮,在平阳一带保存的戏台较多,尤其是元代戏台,反映了这一时期戏剧的兴盛。目前在我市境内现存较为著名的元代戏台有6座,其中翼城县就有3座。难怪该县知名文史专家翟铭泰曾撰文指出,当地留存至今的戏曲文物尤其是古戏台,让“翼城,一个有戏的地方”有了完美的注脚。

  实际上,单就南梁镇域内来看,除了武池乔泽庙舞楼外,也不乏故城三官殿皮影戏台、上涧下玉皇庙戏台、下涧下戏台等特色戏台,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当地戏曲历史的久远和戏曲底蕴的深厚。

  为了保护和传承植根于这方沃土的戏曲文化基因,2018年的“翔滦古会”相继举办了中国·翼城古戏台拜谒仪式、《花满翼城》全国戏剧梅花奖演员走进翼城演唱会、中国·翼城全域旅游系列主题活动戏曲传统资源的创造性转换座谈会,以及为期6天的《翔滦古会唱大戏》全国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南梁巡演。唱念做打间,传统戏曲在这个“有戏之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今年,有关方面邀请了全省近百位戏迷进行了为期4天的山西省戏迷票友大赛,决出了蒲剧10大名票,并举办了戏曲综艺晚会。同时邀请了晋剧名家在武池乔泽庙戏台举办戏曲公开课,以“演、教、展”三位一体的形式,让古老的戏曲与青年人握手联谊。在翔滦剧场、故城关帝庙,还邀请了临汾市蒲剧团举行戏曲公益演出活动。在古色古香的故城三官殿内,侯马皮影民间艺术馆的赵苹果带着两个儿媳妇,每天进行皮影戏表演,唤醒了游人对历史的记忆。在涧峡村“银杏苑”,以千年雌雄银杏树的民间传说为素材,小型情景剧《生死相依 鸳鸯银杏》的凄美爱情故事令人柔肠寸断。此外,当地戏曲爱好者还在乔泽庙进行了地方戏迷表演赛,以及民间戏曲节目汇演。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戏曲重放光彩,古戏台的效应得以发挥,“一个有戏的地方”由此愈发受到世人瞩目。

  ■唱响文旅大戏

  南梁镇,一座蕴含着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古晋名镇,上属古唐地,人称“小江南”。境内故城村是古晋国都城,依翔山,傍滦水,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晋之源”称谓,距今三千余年。辖区内晋国遗址、古滦池、马鞍桥、乔泽神庙、泰岱庙、程婴故里、尹铎故里、霍光故里等众多揭示翼城乃至山西昔日辉煌的古迹遗存,及翔山、三郎山、鸡冠山、风雨岭等自然景观,共同构成了南梁镇加快培育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的底气。

  南梁镇镇长高华介绍说,“灵山秀水,孕育盎然生机;黄花遍地,涌动发展浪潮。”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结合镇域实际,提出“功能农业+休闲旅游”的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围绕“翔山万亩连翘花海观光扶贫”这一产业,咬紧“古晋源头文化”这一灵魂,深度挖掘传统历史文化,积极整合南梁特有的元素,连续三年举办了三届“翔滦古会”,品牌效应日渐凸显,经济效益可观。据统计,今年4天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收入达千万元。“翔滦古会的成功举办,为打造具有翼城特色的文化旅游形象品牌起到了示范引领。”高华如是说。

  此言不虚。如今的南梁镇已成为全县发展全域旅游、实现文旅融合的重要支点。

  近年来,翼城县坚持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充分挖掘“唐尧故地、晋国源头”历史文化资源,高标准编制了《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一首两翼四支撑,三条线路八循环”的旅游格局,精心打造了一批特色旅游项目,积极推广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多方协同发力,广泛宣传造势,先后打造了“中国花鼓之乡”“中国翅果油树之乡”“翼城,一个有戏的地方”“翔滦古会”“大美历山·休闲翼城”“天下唐人·老家翼城”等一批文化旅游品牌,中国“历法之源”花落翼城,佛爷山、翼城古城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0个乡镇先后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

  在此基础上,该县又提出了打造十大文化旅游品牌的目标,包括历山生态康养游、“翔滦古会”晋文化体验游、大河口遗址霸国主题文化体验游、翼城古城民俗文化游、史伯“和”文化和耕读阎村研学教育游、古绵山“德孝”文化游、佛爷山庙会祈福游、刘王沟“刘累故里·龙兴之地”文化体验游、天池山森林公园生态康养游、青城抗日县政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据了解,今年,该县将重点争取国信集团投资11.5亿元的历山康养旅游开发项目落地,推进天然氧吧申报工作,早日把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优。

  某种程度上说,以“翔滦古会”为杠杆,翼城县正在撬动全县文旅资源,唱响一部文旅大戏。

  记者 孙宗林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